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等你喜欢

2015-11-12 09:51:31       作者:董宏君

  别误会,这个题目无关爱情。

  日本作家太宰治有本小说叫《斜阳》。作品中有一段写毛线颜色的细节让我难忘。“织着织着,我发觉这种浅色的牡丹紫毛线,同晦暗的雨空融汇在一起,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轻柔而温馨的色感。我不懂得costume必须同天空的颜色调和一致。我对这么重要的事情一概不知。调和,这是多么美丽而高雅的事啊!这是一种略略令人颇感迷惘的形式。晦暗的雨空,和浅淡的牡丹紫的毛线,二者组合在一道儿,双方同时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母亲深知这种浅色的牡丹紫和冬季的雪天将达到多么完美的调和,所以才特别为我挑选的,而我却愚蠢地加以厌弃。但是,母亲并不强制作为孩子的我,而是等着我自己喜欢。就这样,一直等了二十年我真正喜欢这种颜色为止。其间,她对这种颜色从未做过一个字的说明,只是默默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等待着。”

  阅读就是这样迷人有趣,你看到某一段落,某一细节,被深深打动,然后忍不住感叹,继而浮想联翩,及至感悟良多。我的题目就是从这里冒出来的。

  等你喜欢。简单的四个字,做到却并不简单。因为这里贯穿了耐心等待的时间“成本”、父母殷切期待的心理“成本”,还有最后万一你不喜欢的结果“成本”。所以等待仿佛变成了一件有“成本”的事——特别是爱心急切,时刻唯恐孩子输在任何一条“起跑线”上的中国父母。君不见,有多少孩子,因父母怕孩子错过最佳学钢琴的年龄,从小被“押”至学琴的课堂,等考过“级别”之后,却再也不去触碰琴键……等你喜欢,等你成长,等你慢慢懂得,等你逐渐理解,这才是最深沉的爱,这才是对成长的尊重,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这个世界的尊重。因为,他的确有可能长大了也不喜欢,而且他有权利不喜欢。

  总是要绕回文学。今天的文学,特别是严肃文学,时不时充满了焦虑——不被关注的焦虑、总觉得被关注不够的焦虑。而学界对浮泛的娱乐迎合之气的厌弃,似乎也焦虑成另一种浮躁。有人说,东方文化的精髓之处乃静,西方文化的特质为动。前者是吸引你来到它的面前,后者是把它推到你的面前。这样的总结未必全然准确,但的确形象。在全球化的当下,东方文化也在不断地“走出去”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而“影响”这件事本身,需要时间,也需要过程。文学更是如此。放下焦虑,等你喜欢,是从容,是自信。寂寞便归于寂寞,冷清便惯于冷清,也许在等待中恰可以淬炼出一份高贵的精神,或成就一部经典,因为能给灵魂带来震颤的文字,无不经历过时光的淘洗。

  学会等待,也是一种进步。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