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8 13:47:21 作者:汤一亮 刘梦雅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汤一亮、实习记者刘梦雅),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社会和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显著特色,只有把8亿多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好了,才是真正的实现中国乡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是真正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电影一直深受农民喜爱,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到村头空地上看露天电影也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夜生活。建国以来,涌现了《李双双》《咱们的牛百岁》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农村电影作品。但是近年来,农村电影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农村电影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而农村电影放映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迫。
今年44岁的李永平是云南省元江县因远镇土生土长的白族汉子,也是一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一个装着幕布的旅行包、两个陈旧的音响以及沉重的放映机箱子,就组成了李永平的流动“电影院”。李永平清楚地记得,有一回去因远镇安定村委会小班碧村放电影,开场时全村144个人都来看,直到零点结束,144个人还坐在那里,一个都没有少。
李永平:农村电影放映这么受欢迎,我再辛苦也要去放。和城市里的影院不同,在电影开场前,我们并不知道观众的人数,有时候能坐几百人。
李永平说,农民爱看电影,而看露天电影是很多农民看电影的唯一渠道。露天电影是公益的、免费的,是送出去的“免费的午餐”。因此,为了保证农民能看上电影,国家推出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15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电影放映场次共计6223万余场,比去年同期增加23%。
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影市场也在经历着转型。宁波市在全国最早实现了农村公益电影的商业化,宁波市文广局副局长孟建耀说,要实现农村电影的普惠和长远发展,就要实现从“送”到“种”的转变。
孟建耀:花三年的时间,建成三个一百,一百个室内的高质量的公益放映基地,第二个利用企业、社团他们现有的场所,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的放映基地,一百个是送电影的,一百个是种电影的,还有一个一百就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推动建成乡镇的多厅影院。使农村电影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公益电影的放映质量,推动从送电影到种电影。
“送电影”延续了露天电影的放映,并着力提升放映质量,“种电影”则让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城里也能享受到文化大餐。从“送”到“种”的转变,除了政策的扶持之外,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推动,音王集团副总方斌介绍说,他们一方面在想办法让露天电影放映的效果更好,放映员能更省事,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农民能看到更多的电影。
目前第一是在设备上进行改造,一个是便捷,流动的乡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播放,还有就是能不能多功能,放映员一个人搭线等很麻烦,如果通过一种设备,通过互联网+的东西来去把它集成的话,可以把这些设备应用到其他文化大礼堂,这样就使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了。
在深圳打工的湖南永州籍农民张剑是一名电影爱好者,如今他和工友们已经切实感受到“送电影”和“种电影”带来的福利。
张剑:我在深圳这边还是有流动电影下到工厂的,很规律,一般一周都会有一次,一般都是街道办和文化站组织的,在深圳这边看的人挺多的,电影院也有公益电影,每周六深圳这边电影院都会有专场,免费的,主要是对农民工朋友的,是一个文化区域行动,普及到农民工这一块的。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电影放映场所的增加和设备的创新更多的是解决形式上的问题,而在电影内容方面,与农民最具有贴近性的农村题材电影却遇到发展瓶颈。著名电影导演安澜曾执导过《太行山上》、《夜袭》等影片,截至目前,《夜袭》在农村电影市场的收看人数位居第二。安澜说,如今农村题材的电影不仅数量增长缓慢,而且往往叫好不叫座。
安澜:像原来真正反映农村生活的电影,像李双双那种,少了,而我们现在都是大城市方面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反映白领的比较多,他们是票房的主要提供者,他们受众面的观众是年轻人。叫好是我们的宣传部门包括制作部门,我们认为它不错,但是没有观众。
对此,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执行理事长明振江也认为, 农村题材的电影创作和生产确实经历了一个低谷。
明振江:近十多年来,农村题材的电影创作生产处于一个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投资不大、力量分散、难进市场、难以回收的相对困难局面。
电影频道制作人贾照强认为,目前农村题材电影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电影剧本的创作,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由于缺少观察和体验,对于新的农村生活的表现成为一大难题。
贾照强:以前我们呈现出来的农村片更多的是致富,随着时代的变革,现在这些东西农民已经不爱看了,同类型的东西已经看了很多了,怎么去创新,怎么发现新的农村生活,现在编剧队伍对这方面的关照也比较少,我们很难再得到好的农村生活的剧本。
出演农村题材电影,荧幕形象不光鲜亮丽,不能博取粉丝眼球,更不会有高票房的回报,因此,对于演员来说接下农村题材的角色是一大挑战。青年演员巩峥以往多以才子佳人形象出现,也塑造了很多都市题材的经典形象,对于农村电影他本人并不排斥。
巩峥:确实近几年我很少看到农村题材的电影在院线播出,或者播出得很红火,我觉得确实也是想呼吁一下,要给我们农民拍一些电影,如果有这样的电影找我的话,我一定会去。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以平均每年35%左右的高速运行,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二大电影市场,大中城市主流院线票房也逐年刷新纪录,从十多年前的10多亿元,到去年的296亿,又到今年9月初已破300亿,毫无悬念地年底打破400亿的历史记录。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而潜力就在中小城镇和广大富裕发展起来的农村。明振江预言,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农村电影一定会突出重围,获得涅槃版的重生。
明振江:现在三线中小城市的电影院建设方兴未发,平均每天有20块以上的银幕增长速度。随着影院从大中城市到小城市和新兴农村乡镇建设的转移,电影观众主体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和发展趋势,必然影响和促进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生产实现整体“破局”。伴随着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题材电影创作日趋丰富,农村题材的电影创作生产一定会打破困境、突出重围、凤凰涅磐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