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06:41:00 作者:周人杰
中国经济咬紧阵痛的牙关、迈出坚实的步伐,努力积蓄的,是未来一个世代的正能量
9月9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星耀全球的企业家、经济学家齐聚一堂,纵论中国与世界经济。中国股市的短期波动会不会冲击全球资本市场?中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吗?宏观调控的“组合拳”能否相机发力?嘉宾们的种种关切,代表着世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疑虑。
来的都是客。除了极少数的恶意唱空,大部分的疑问都心存善意、依据适当,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中国经济航船体量之巨、吃水之深,早已今非昔比,些微的转向、调速,都会引发大面积海域的波浪。当此之际,我们更要拨开迷雾,准确认识前行中的中国经济“形”与“势”的辩证法。
先说形。短期来看,包括进出口在内的个别数据确实有波动,一些区域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但总体上看,GDP增速、CPI涨幅、消费与投资的调整,这些主要指标始终在合理区间。市场经济是周期经济,波动好比啤酒的泡沫,多了没法喝,少了不好喝。中国搞市场经济,就必然要直面市场的正常波动。
再说势。无论一、二、三产业比重的优化,还是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兴起,以及创业、创新热情的日渐高涨,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越性,正在咬紧阵痛的牙关、迈出坚实的步伐。我们努力积蓄的,不是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数据,而是未来一个世代的正能量。
形与势之间,并非彼此孤立,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一方面,不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该出手时不及时决断,短期的波动容易演化为长期的破坏力。因此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改革要更加注重“利长远、利当下”相结合。这是中国的大国责任,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担当。
另一方面,主动化危为机,将优势转化为胜势,中国经济的蓄势待发,正在于此。
改革是最好的催化剂。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混合所有制、简政放权、多层次资本市场、收入分配……可谓真刀真枪、万箭齐发,都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然,从“蓄势”到“迸发”,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即将召开的五中全会,还将把改革的精气神儿续写在“十三五”规划的篇章中。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把握形与势的辩证法,宏观调控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今日中国的法治化调控,越来越强调机制化的建设,当短期数据波动触发某一区间的阈值时,相应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会应激启动。相比年内货币供应量预期,降息、降准等定向施策,以及重大项目投资,都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与此同时,中国宏观调控一贯讲究相机抉择,该出手时会义无反顾,工具箱里的工具绝不吝啬。绝不存在什么教条的“规则”,能够叫停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
风物长宜放眼量。回望30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的,“我曾多次看到中国面临似乎难以逾越的困难,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拿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决心和信念……每次都能成功应对挑战。”并且,我们都从中汲取到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与教训,熨平经济周期、克服私人资本盲目逐利的能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算暴风雨来得再猛烈,也逆转不了洋流的走向,阻碍不了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扬帆天际。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