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6 00:02:5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罗静文
中华大地的东南隅,赣粤闽结合部,是层峦叠嶂的大山。这里居住着中华民族的一个民系——客家。那里有一条历久形成的“盐米古道”。在那封闭的年代,客家人依靠这条古道,从广东贩运食盐到赣闽山区,又从赣闽山区运输大米山货到广东。千百年来,这条古道承载着客家山区经济命脉的历史责任。
时世推移,百年沧桑。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早已车水马龙。人们已忘却了历史上这条“古道”的存在。作家缪俊杰从客家人的发展历史中,搜集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写了一部小说,开掘了人们认知历史的一个新的领域。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过去鲜为人知的赣粤闽“盐米古道”的故事:闽粤赣结合部最高的山峰“风吹伞”下百家村里,刘求福是穷苦“脚夫”的儿子,爱上了抗战时期逃难来的广东女子姚玉珍。但是旧时代的社会关系支配着个人命运。他们的爱情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刘求福16岁时被国民党政府抓了“壮丁”,到前线“服役”,从此杳无音讯。姚玉珍也遭受厄运。她从广东逃难而来,为生活所迫,10岁左右做了百家村首富家的奴婢。16岁时被迫为重病中的陈百万“冲喜”,名义上成了他的“二房”。在刘求福被抓壮丁前夕,刘、姚“一夜情”,产生了爱情的结晶。自此以后,姚玉珍千方百计想摆脱封建的枷锁,苦苦地等待着刘求福当兵回来能结成美好的伴侣。但是,一等就是30年。刘求福被迫去了台湾,30年来音讯全无。但是姚玉珍无论困窘到何种程度都等着刘求福,不再嫁人。而远在台湾的刘求福,无论多少诱惑,仍然洁身自好,也是“望穿秋水”,等待“叶落归根”。这一对青年男女,从少年到白头忠贞不渝的爱情,令人感慨万千,感叹不已。
我从刘求福和姚玉珍的爱情故事中,读出了中国社会千奇百怪的历史沧桑。在姚玉珍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读到封建社会以及人们脑子中残存的封建意识,给女人带来的难以预测的命运。被胁迫到台湾当兵的刘求福也经历过许多痛苦磨难。这位“挑脚佬”出身的青年,矢志不移地“叶落归根”回原乡。多少年啊,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三百六十五里长程,走了一年又一年,从青年到白头……这就是小说所讲述的凄婉的爱情故事,一曲动人的客家情歌。
这部小说叫《望穿秋水》,是缪俊杰先生继《烟雨东江》之后,写客家人生活的又一部长篇小说。
我读这部小说感到激动,是因为作者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把故事提升到一个新的美学境界。这部小说写的是令人刻骨铭心的苦难历史,但作者不是在展示丑恶,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揭露,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作家在对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命运的吟唱中,表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作者写的是苦难的沧桑往事,但展露的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不是“怨天尤人”的诉求,而是通过个人命运展示出与国家与民族同命运的家国情怀。小说的结尾也是颇有深意的。姚玉珍之子尽管小时候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他的成长也非同一般。但他长大成人,一旦有了成就,积累了财富,就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财富转化为慈善事业。他和他的女友,一个即将成为妻子的台商之女丘洁薇一起,为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捐献了一座医院。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从最朴素也是最根本的意义上理解了“财富”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他们懂得了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满足个人最基本需要之外的对社会的奉献。奉献就是一种高尚的家国情怀。
这部小说是一曲凄婉动人的客家情歌,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客家风俗画。动人心弦,悦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