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7 10:48:06 来源: 凤凰读书
《种地书》,蔡珠儿著
“在院子里开荒种菜,施肥、捉虫,收成用来款待三五好友……”
很多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在台湾著名作家蔡珠儿的笔下,显得鲜活有趣。作者搬到香港离岛的新居,在屋外空地开荒种菜。以节气为序,写出了垦荒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在她笔下,蔬菜瓜果都有了灵性:“落葵和茄子冻傻了,点穴般凝止不长,瓠瓜脸色苍黑,辣椒骨瘦如豺。虫子呢,反倒龙精虎猛,趁隙滋生,铺天盖地大举来袭。”
这本充满热情的赞美土地的生命力、记录作者与土地交流的散文集《种地书》近日由世纪文景出版。
作家、厨娘、菜农:蔡珠儿
台湾作家蔡珠儿,早年任职于媒体。爱植物及食物,永远是自然和社会观察员。1996年移居香港,迷恋港粤方物,游走于市井民俗,喜欢行山,爱逛街市,常煲老火汤,并在自家耕园种菜,体察食物与风土关系。2015年夏天告别香港,搬回台北定居。
在《种地书》之前,蔡珠儿已有《南方绛雪》《饕餮书》《红焖厨娘》《台北花事》《花丛腹语》等散文集出版,她本人也获得了《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奖、吴鲁芹散文奖等多个台湾文坛重要文学奖项。
这本暌违多年的最新作品秉持了她一贯的写作风格,她的角度永远与别人来得生动有趣。以张爱玲的小说为引子,里探究“沙蝇”起源;遍翻典籍,找到芒果起源于印度的证据;闲读《太平广记》,考证瓠瓜的文化史;寻找古代笔记和农书中的趣味——“种植迷信是古老的交感巫术”。文字活色生香,读来趣味盎然。 又有不同以往的人生体验在其中,展现了岁月沉淀之后的练达。
种地是疗愈,坦然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
搬家之前,蔡珠儿一直在阳台种菜,搬家之后终于有地方大展拳脚,种了几个月之后才发现,原来院子里的土都是建筑废料,所以菜都长不好,别人劝她拉一车有机土过来填上,她觉得经过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已经跟那块瘦地有了感情,下决心好好“养土”:“人家说木糠好,我去跟装修工头套交情,要来几袋刨木屑,烧灰掺搅在土里。人家说虾壳补,我去买几斤来剥,把壳晒干捣碎,埋入菜田。洗米水当然要留,洗鱼洗海鲜的水也积起来,浇地灌园。”如此种种,付出有了回报,那块瘦地终于养肥。她感叹道:我想慢慢养土,土地也会讲话。只是它讲话的方式比较缓慢,过了季之后才能收到它的讯息,我得慢慢学习。
一次例行的体检,她发现自己得了癌症,面对疾病,她试着让自己接受:“种地有自然法则,生病何尝不然,我只管认真去治,其他的都交上去,静静看天,何其自在轻松。”这时期写就的文章,下笔仍然活泼风趣,一扫阴霾。做完手术,在她看来只是“少了几块油”,摩拳擦掌准备来年再在地里大干一番。在采访中,她认为写作对她来说是功课,作为一个纠结的天秤座,她每下笔都要仔细斟酌;种地是疗愈,让她坦然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
土地是疗愈良药,更是她童年最初的记忆。在台湾山区长大的蔡珠儿,从小喜欢爬树偷果子,“番石榴”一篇就饱含童年记忆,野趣盎然。认字之后,她对照着书,回忆起小时候见惯的植物,惊喜地发现自己都能想起它们的样子,也因此知道了它们的名字和来历。
不仅写种地,还有人生际遇、香港市井生活
《种地书》也不是完全与种地有关,事实上是由作者两种专栏文章集结而成。除了专写种地的“傻婆荷兰豆”篇,还有 “暖红色玛利亚”篇,写在意大利、日本等地旅行期间的见闻,自己采购当地食材在农庄做饭,融入当地生活。“马场维修记”篇,写人生的际遇:结婚、遭窃、患病。“叮叮见闻”篇,写香港风物与市井生活。“参茸海味,旧楼老街,上环像迪化街加上鹿港,残破里嵌着富泰,沧桑中暗含华丽,又有几分《东京梦华录》的气息。” “时间的逃犯”写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副刊被停,自此负笈英伦,自命“市井之徒”,游逛各地市场,写出“粥”、“桂花”等家常食物的微型文化史。
全书文字跳脱流丽,掌故俯拾皆是,呈现出一种混搭的风味。在她的笔下,田园生活与旧时人事、城市生活融为一体,留待读者细细体味。继这本《种地书》之后,世纪文景今年将推出蔡珠儿的《红焖厨娘》新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