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有口音难道不是一件很酷炫的事嚒?

2016-06-05 07:37:16       作者:Tevy太尉

  刚刚来英国念书的时候,亲友们得知留学目的地,基本上都会表示,有机会习得一口正宗的英式英语,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一件事。来了英国以后呢,发现不要说英国,就是英格兰,光是北部,就有十数种口音,多以城市为界;而在南部,虽然口音普遍比北部口音好听懂,其变化和分支也是多不胜数,即使是在伦敦城内,北伦敦和南伦敦之间的口音差异也不小。至于英国其他地方,比如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英语,在我耳里听起来,基本上已经可以算作英语之外的另一门外语了。

  且不继续进行关于英音的科普,事实上在英国听到更多的各种带有不同口音的英语,不仅仅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还有老师、教授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当属印度口音。偏偏印度精英中精于数学的还不少,因此在很多大学都有学生每周固定领教印度教授们带来的有着浓浓的南亚风情的数学课,将咖喱羊肉味道的公式逐条消化。

  相比之下,欧洲口音则如同那些精致小巧的国家一样,浪漫地藏匿在句头句尾之间,法国口音里不小心漏掉的h,意大利口音中偶尔浮出的华丽的r,它们在英国人古典拘谨的英语中跳来跳去,在耳朵里听来,如同严肃的皇家卫队的队列中,你透过英式熊皮帽和红制服,时不时瞥见的一个巧笑嫣然的,来自欧陆的白裙少女,在队伍中间轻盈地穿梭。

  如果说欧洲口音多体现在母语对某些特定字母的发音的影响,亚洲口音则更多地体现在母语对整个语调和用语习惯的影响。日本女生笑得眼睛弯弯的,下意识地点着头,每隔两三句就用英语问:“真的吗?”;韩国女生笑得内敛温柔,问为什么的时候总是一不小心就说成了韩语;也有港澳同胞,英语说得极为流畅,只是平直的语调、非英语习惯的停顿和用于填充停顿的语气词,让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我们非常希望上前与之握手然后直接讲粤语。

  我们中国人学英语,特别是对于口语的训练,素来以对美音英音模仿得准确精妙为目标,似乎不讲一口跟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美国人一模一样的英语,就算不上英语学得好,却忘了就是英美国人,土生土长也有可能讲一口歪瓜裂枣的口音英语,看你运气好不好投胎在哪个地区而已。

  抛开传统的英语学习观念,也许我们会发现有口音是一件很酷炫的事?Gala那首走红的young for you,浓重的chinglish反倒给这首歌本身平添了不少趣味。一首一首听下来,华北口音的英语演绎着英式摇滚,谁说这不带感呢?

  口音本来就像风格一样,是一个人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里逐渐形成的一种个人特征。从来就没有所谓标准的口音,只要生活还在继续,每个人的口音就像体内的细胞一样,在变化,在流动。不用说别的,就算是英女王,数十年如一日地被公众认为操着一口高贵优雅的女王口音,也逐渐在发音中加入了更平民更大众的伦敦地区口音。口音就像发色、肤色、瞳仁一样,它让每个人更有趣,更易于被辨认。语言的融合让整个世界越来越亲密,而口音的分异则允许我们保有丰富和多层次的交流体验。我们总是在这个强调允许多元的社会里,不自觉地趋同和相互整合,个性有时则沦落为刻意塑造的光怪陆离,在包容个性的旗帜下要求社会无条件地接受各种魑魅魍魉,我想这或许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开放和文明。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独特气质和性格,而真正包容个性的社会,应该是宽厚友善地对待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个体和每个个体特有的背景、文化和特质。如果有人愿意打开双臂,迎接每个人独特的小口味、小特点,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地抹杀掉唇齿间那点与众不同的小枝桠小棱角。

  口音是咖喱羊肉,是提拉米苏,是苏格兰的高地,是威尔士的海,是伦敦街头的小雨,是女王皇冠上的珠宝,是北京的胡同,是珠江的入海口,世界这么大,没有什么容不下;世上人这么多,讲着这么多的话,你讲的话跟世上另外60亿人讲的话,有一样也有不一样,能融通,也有你自己的痕迹。

  这么说起来,有口音难道不是一件很酷炫的事嚒?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