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和孩子一起步入童书世界

2016-05-30 11:10:49       作者:经济日报 李 哲

  这是一代幸福的孩子,一代浸淫着书香成长的孩子,有的小小人儿甚至还未出生就已经“读”起了童书。在这个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里,写什么书,出什么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都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打开童书,走进儿童文学。

  黄金时代

  全国582家出版社中,有549家涉足儿童文学领域

  “说‘黄金十年’,都不足以形容儿童文学空前繁荣的现状。”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说,自2002年以来,少儿出版的年均发展速度始终维持在两位数,这其中,儿童文学的市场比重最为可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用最新的数字印证了这个观点:“2016年全国共报送少儿类图书选题60700种,占全国图书出版选题总量的26%,较2015年度增加了12000种。其中,儿童文学占据了二分之一的份额,特别是近年来销售突破1000万册的作品不在少数,呈现出高歌猛进之势。”

  数字背后,儿童文学体现出了全面的繁荣。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列举道:“出版量和阅读量在增加;国际化程度在提高,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好书,现在的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可以读到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全民阅读的推广活动带动了学校之外的读书活动,以往孩子们无奈的应试阅读,已经逐渐转化为更加广泛的阅读;儿童文学的创作队伍日趋壮大,过去,儿童作家真是屈指可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愿意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其中,市场的嗅觉总是最为灵敏,火热的儿童文学领域吸引了众多的出版社和其他商业机构的注意。“目前,全国582家出版社中,有549家涉足儿童文学领域。”李学谦说。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商业机构循迹而来。

  然而,“各路神仙”的蜂拥而至不仅繁荣了市场,提高了供给,同时也导致了出版物的良莠不齐。“很多人都看上了这个市场,不少没有能力的人也进来了。七八年前的时候,一个幼儿卡片都有几十个出版社在做,目前看起来,同质化的现象在好转,但是劣质出版物仍然不少。”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直言道,目前有的儿童文学出版物在价值观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把关,“有的作品透露出崇尚大牌、崇尚奢侈、有钱就是老大,甚至恃强凌弱的价值导向,十分堪忧。如果是有良心、有素养的作家和出版人,是不会推出这样的内容的”。

  李学谦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儿童文学出版的门槛低,市场大,难免出现过度竞争和作家浮躁的状况。现在市场上,儿童文学品种不断增加,定价不断提高,然而,单品种的利益和单本印数却在不断下降,同时整个市场的库存也越积越多。一些出版社因为内容把关不够,退货率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二三十”。李学谦认为,如果儿童文学出版领域不走提质增效的路子,不注重精品意识,总有一天,一些出版社会全面崩盘。

  尽管如此,长远来看,“成长的烦恼”或许是必经的阶段,颜小鹂乐观地认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市场的成熟,低劣的作品和机构都会被慢慢挤出。李学谦更是大胆地预测:“再过5年左右,儿童文学出版领域的‘春秋战国’格局就会有大的变化。”

  把“根”留住

  中国的少年儿童需要从原创作品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这其中有一个“根”的问题

  对孩子们来说,读什么,甚至与吃什么一样重要。儿童文学作品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食粮,关乎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儿童文学作家史雷认为,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作品应当更加精致,就像供给儿童的各种食品和物品需要更加精细地制作一样。儿童文学作品应当是艺术品,这件艺术品不是写出来,而是用阅历、思想、才华、时光和心血精心打磨雕刻出来的”。

  出于对未来一代的关爱,人们对儿童文学的精神承载功能格外看重。从此出发,业内人士围绕快乐与悲伤、虚构与写实、民族与国际等方面产生了许多不同角度的思考。

  “孩子们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娱乐和游戏”,整日与孩子们亲密接触的王志庚肯定地说道,对于初级阅读者而言,娱乐导入、寓教于乐的意义十分重要。他认为儿童文学不应该都是板板正正、庄重肃穆的,太沉重的作品较难唤起儿童的兴趣,而兴趣正是儿童阅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尤其是14岁之前的孩子,帮助他们成功地建立起阅读的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会奠定一生的基础,随着孩子心智的成长,他们的阅读自然就会深刻起来”。

  作品以苦难见长的作家曹文轩看到了另一个角度,“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一部文学史,85%都是悲剧性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比如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给人带来忧伤和痛苦的。生活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

  针对幻想文学、童话、校园小说等题材盛行的现象,李学谦认为,“目前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一项重大缺陷,就是缺乏对当下现实的反映”。他说,文学的认识功能不能忽略,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起来,他们的童年会被逐步淡忘,如果没有儿童文学为他们的生活留下“记录”,那将是不可挽回的缺憾。

  李学谦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和留守儿童的互动中,知心姐姐卢琴问大家的心愿是什么?一个13岁的小女孩说,“我的心愿是过一次生日”,这个回答大大出乎了卢琴的意料,追问之下,才知道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女孩从来没有体验过生日的味道……“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等等,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体验需要被‘记录’,但在目前的儿童文学领域中,这些形象是缺失的”,李学谦说,如果儿童文学不能“还原”这幅完整的生活画卷,就是有愧于时代。

  国外童书的国内畅销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儿童时期的阅读对孩子们的认知和信仰有着重要的塑造功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少年儿童需要从原创作品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这其中有一个‘根’的问题”,王志庚呼吁道,一定要加强对原创作品的推广,让孩子们多读一些本土作品。

  品质阅读

  儿童必须有自主阅读的权力,家长要带着孩子逛书店、去图书馆,让他自己翻,自己去发现,但儿童对图书的选择权利不可以百分之百地下放

  有人说,一生的基础在于小学时的阅读;有人说,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还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当下,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儿童阅读这件事。

  浅阅读应适可而止。“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好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被大量的快餐式阅读占据,单纯以消遣为目的,那是缺少收获、没有意义的。”颜小鹂说,“我不会推荐孩子们读流行小说,而是建议他们更多地去进行有品质的阅读,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成长时间段内读到更多有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是我们出版人的责任”。

  那么什么是品质阅读呢?颜小鹂认为,对世界认识的加深、思想的成熟、欣赏水平的提高应该是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她动情地举例说道:“有一本名为《第94只风筝》的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一堵隔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高墙两侧,风筝成了孩子沟通慰藉彼此的工具,而哥哥在放风筝时惨遭射杀,从此失语的弟弟却依然坚持为哥哥放飞着那只美丽的风筝。这样的故事看似哀伤,却具有正能量,让小读者们通过故事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珍惜和平,强大自己的精神力量。”

  多读“乱”读十分必要。如果细细统计孩子们的阅读经历,你会发现,80%的书目都是虚构作品。“儿童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精神世界的成长,诗歌、历史、科普、传记等门类都不可或缺”,王志庚告诉记者,过去一半孩子都是读着传记长大的,像《十大元帅》等,“儿童期正是建立人生目标,寻找偶像的时期,他们会照着偶像的样子来学说话学做人。如果这个时期全部都去读虚构作品,那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多读“乱”读,指的是门类的丰富,对于具体书目的选择却不能马虎。史雷认为,经典永远是首选。“孩子们的阅读,当然是去读经典文学作品,这是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但却必须去弹,因为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字经过了人类和时间的检验,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情怀:正直、善良、勇敢、正义、乐观、悲悯。”

  要把关也要自由。“今天是一个什么时代?是一个图书丰富,丰富到泛滥的时代”,曹文轩直言,孩子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审美判断能力都是不可靠的,是需要引导的。他认为,儿童对图书的选择权利不可以百分之百地下放,家长们不要简单地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民主主义者、打扮成一个人权主义者,好像孩子的选择是孩子的权利。对于不应该、不合适孩子看的书,家长就应该毅然决然地把这本书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从另一方面来讲,儿童阅读的自主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儿童必须有自主阅读的权利,不能天天吃盒饭,就是这几个菜、这几本书。家长要带着孩子逛书店、去图书馆,让他自己翻,自己去发现。如果孩子这段时间迷恐龙,就让他尽情地去看恐龙主题的书籍。”王志庚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讲,优秀的阅读空间十分重要,例如图书馆,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放心选择读物、却又能够充分自由的空间。然而,不得不提到的是,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还是太少了,公共阅读事业亟需加强。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