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爱国主义的民间小调

2015-12-27 05:45:29       来源: 思想者博客    作者:张鸣

  在影视剧上,经常能看到清朝人的形象,别的不讲,一顶斗笠状的缨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那是官员的官帽子,而且是春夏季的凉帽。满人入关,不仅勒令汉人剃发,而且必须易服,做官的人,戴大帽子是必须的。到了鸦片战争时节,汉官威仪沦丧已久,汉人早就习惯了满人这一套,脑后的辫子带左衽的服装以及头上的大帽子,都成为中华文物的一部分。

  只是,走遍了世界很多地方的洋人,还是少见多怪,对中国人,尤其是官员的一切都很好奇,身体部分,主要是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小脚,身体以外的部分,则特别感兴趣这个大帽子。第一次鸦片战争,洋人对清朝还算尊重,没听说那大帽子开心取笑的事。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用洋人的话说亚罗战争期间,就有点放肆了。在他们占领广州期间,经常喜欢捉弄清朝的官员,办法之一,是捉到清朝的官员,让他们为洋兵做苦力搬运东西,搬运的时候,须得戴上大帽子。办法之二,是为经常给他们服役的苦力们,扣上官员的大帽子。有事没事,还时常打掉大帽子,让苦力去捡。稍后一点,在上海租界的洋人们,把西式的四轮马车引进了中国,而马车夫,无论中西,均为中国官员打扮,缨帽而箭服。马车一出来,洋大人坐在上面,前面赶车的,俨然一副清朝官员的样子,招摇过市。这一切,让中国文人们看在眼里,哭在脸上,涕泪交加地写在了纸上。这样恶作剧的洋人们,原以为一直痛恨官员的中国百姓,会因此而高兴,没想到,他们居然很愤怒。

  在中国人骨子里,一直都认为中国以外的所有人,理所当然地比中国人要低一等或者更多。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咸丰皇帝都跑了,洋人成了实际上的统治者。留在北京一位士绅,看见官家贴出的告示上,英国国王、法国国王和中国皇帝并列,还如丧考妣,痛心疾首,漫说洋人拿我们朝廷的官帽子开心,成心羞辱了。

  无奈,官家不争气,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收复失地,也弄身洋人的官帽子折腾一番,给中国人争口气。所以,凡有爱国心的志士们,只好自己想办法了。好在,洋兵逞凶的时机总会过去,战事完了,无论中外,老百姓还是要过日子。来到中国的洋人,也有不少穷人。当年,上海是世界闻名的冒险家的乐园,老外富人来,穷人也来。大家都来找机会,穷人只要有份合适的工作,都肯做的。有位住在上海租界的中国富商,一口气雇了四个白皮肤蓝眼睛的洋人,给他拉黄包车。有一阵儿,还弄了一顶轿子,也让这四个洋人为他抬轿子。其实,黄包车也好,轿子也好,都是东方的东西,洋人压根就不熟悉,拉车抬轿子都注定做不好的。而且,雇一个洋人,价格不菲。但是,这位富商,其实不是非得要洋人为他做脚力,要的就是这个劲儿。四个洋人抬上他,出门转一圈,中国人沿途围观,大声叫好。自己那个感觉,也就上来了。而洋人呢,只要你肯出大价钱,拉扯抬轿,都无所谓。你情我愿中,民间的爱国主义,在这里也找到了感觉。

  更有感觉的,是嫖洋妓。开埠最初几十年,中国没有洋妓,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白俄纷纷逃难来到中国。日子难过的俄国女人,也开始操练起了皮肉生意。从上海开始,一些通商口岸,都出现了俄国妓女。生意的对象,华夷不分,金钱面前一律绿灯(华人来嫖,价格要高些)。这样一来,让很多有钱的中国人很兴奋,很有幸福感——不,爱国情感。一时间,嫖洋妓成为报八国联军之仇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既得了快乐,又顺便爱了国,真是一举双得。在上海租界的洋人,对中国人这种情绪和行为,感到相当的愤怒。为了维护所谓白种人的脸面,他们出面捐助,希图阻止俄国妓女卖淫。但是,这样的善举,由于太费钱了,没有坚持多长时间,俄国妓女还是做她们的生意,中国人也继续他们的爱国意淫。

  爱国主义的民间小调,一直在哼哼唧唧个不停。但是,这样的爱国小调,挡不住中国受洋人的欺负,连唤醒民众,同仇敌忾也做不到。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