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长孙皇后的齐家之道

2015-12-11 07:43:15       作者:罗杰奇

  怎么齐家?《周易》“家人”卦之卦辞是“利女贞”,所谓“利女贞”通俗来讲就是要有一个周正的妻子。南方方言中通常将妻子称为“堂客”,所谓堂客,字面意思指家中负责打扫庭院、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的人,堂客一词既生动地诠释了妇女的传统角色定位,又真实地再现了妇女的传统生活模式。虽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以来都是国人传统的事业理想,但是揆诸史料,像“治国”、“平天下”这一类“高大上”的领域往往都是专供男人驰骋之地,纵览历史,由于种种缘由,号称半边天的女性同胞,终其一生,在我国古代大抵上都只能委屈地停留在“齐家”这一层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可别小觑了相夫教子之类的齐家之道,它直到现在也都是一门特别值得研究的大学问,真真需要硬功夫。本来,家应该是幸福的港湾,是心灵的家园,现如今,君不见,有人的家倒成了情感之沙漠,有人的家倒成了权钱交易之所,有人的家倒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这一切,一言以辟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善齐家之故。而与之恰恰相反,一千三百多年前长孙皇后,深谙齐家之道,无论是相夫教子,或是保全母族,抑或是打理后宫,其表现都可圈可点,堪称古人齐家之典范,亦足以垂范后世。

  1.相夫君:忠贞不渝

  其实,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完美爱情系双方父母包办婚姻的产物。话说长孙皇后是隋朝名将长孙晟之幼女,对于长孙皇后的婚事,当时整个长孙家族都十分关注。长孙皇后有个伯父名叫长孙炽,此人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敬重,特别欣赏当时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长孙炽以为优秀的窦氏必将培养出类拔萃的子女,于是他极力促成长孙晟为幼女长孙氏与唐国公李渊家定下娃娃亲。然而,世事难料,婚约刚定不久,长孙晟就与世长辞了,后来,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老先生做主将豆蔻之年的长孙氏许配给了年少有为的李世民,从此,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二人之间便开启了完美的爱情故事。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玄武门之变”是对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之间完美爱情的第一次严峻考验。话说李世民在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闹崩之后,决心破釜沉舟用政变的手段彻底解决继位人之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将士在玄武门设伏。通常只是默默站在丈夫身后的长孙氏也走出了厅堂,出人意料地站在了李世民的身旁,慷慨激昂地勉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参与政变的将士们被此情此景所感染,大无畏地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一党消灭的是干干净净。长孙皇后在关键时刻的不离不弃,给了丈夫李世民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玄武门一役终以李世民一方的完胜而载入史册。当然,这胜利的军功章中也应有长孙皇后的一份。

  李世民称帝后,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爱情也在不断的经受着新的考验。总而言之,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据《资治通鉴》所载,“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总之,唐太宗能成就一代明君的传奇,除了其自身励精图治以及大臣们的群策群力之外,一代贤后长孙氏其中也贡献良多,诚如李世民在长孙皇后逝后所言“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但入宫不复闻规谏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耳”!

  2.管子女:严字当头

  再来看看长孙皇后如何妥善处理“嫁女风波”。话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膝下长女名叫李丽质,此人后来被唐太宗加封为长乐公主。这个长乐公主不但长得漂亮,而且乖巧伶俐,深得唐太宗、长孙皇后一干人的欢心。后来,为了能让爱女常伴左右,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就干脆亲上加亲地将长乐公主许配给了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不过,虽说皇帝嫁爱女在当时是件大喜事,但是也却曾为此闹出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原来,因为李丽质系长孙皇后所生,再加上平常深得唐太宗本人欢心的缘故,在嫁妆问题上唐太宗就头脑发热“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对于唐太宗的这一离谱做法,长孙皇后本来是反对的,她认为这样将滋长朝廷的骄奢之风,对长乐公主以后的健康成长也是有害的,但鉴于敕令已经颁行也就只好作罢。谁知,半路竟然杀出个程咬金,“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的消息被谏臣魏征获悉了,于是他不干了,赶紧给唐太宗上折子谏阻,只见他写道“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唐太宗也突然醒悟过来,“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确实有违礼法,可是如果此时贸然消减长乐公主的嫁妆不但有损自己的威信,而且也怕长乐公主有想法。所谓知女莫若父,长乐公主得知要消减自己嫁妆的消息之后,不依不挠,直嚷着要找魏征当面理论呢。当唐太宗为“嫁女风波”左右为难之际,长孙皇后出马了,只见她先做通长乐公主的思想工作,让她主动要求消减嫁妆,照顾到唐太宗的面子,然后对“从中作梗”的魏征又是赏赐“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又是嘉勉“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你瞧瞧,一场棘手的“嫁女风波”被长孙皇后三下五除二就化解于无形。

  3.理后宫:以德为先

  如果说《甄嬛传》中的皇后是仗着阴谋诡计来整治后宫,那长孙皇后则是用“以德为先”的道德准则来打理后宫。经长孙皇后一番苦心经营,当时的整座后宫俨然已成了一个“和谐社会”。据《资治通鉴》所载,当“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当然,除此之外,“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

  唐太宗的天下是靠马上获得,平心而论,唐太宗自然同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战马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可偏偏有一次,唐太宗一匹珍爱的战马突然莫名其妙地病死了,唐太宗伤心不已,便将怒气撒在了养马的宫人身上,打算拿养马的宫人说事,说是要对养马的宫人严厉追责“将杀之”。饱读史书的长孙皇后深知将养马的宫人处死既不合国家的礼法也与唐太宗治国的理念相悖,可她却并没有因此直接为宫人求情,而是利用丈夫是个历史发烧友的机会进行巧谏。于是乎,长孙皇后便给唐太宗讲了一个“晏子进谏救马夫”的典故,只见长孙皇后进谏道“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唐太宗听完长孙皇后的这个历史典故立刻醒悟过来,要知道如果他将宫人杀掉,岂不是他自己连古代的齐景公都不如了吗,而这可不是他心心念念所要追求的明君梦啊。最后,唐太宗只是将宫人训诫一顿便了事!

  4.抑母族:以史为鉴

  贞观元年,长孙家族摊上大事了!这是长孙家族自唐朝建立以后所遭遇的第一重大危机!原来,长孙皇后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长孙安业,这个哥们有点太不着调,平时不是嗜酒闹事就是到处去逛赌场,想当年这个长孙安业还曾欺负过落难中的长孙无忌兄妹俩,曾将孤苦无依的他们二人赶回到舅舅高士廉的家里。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长孙安业这家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脑袋一发热,竟然与利州都督李孝常等人勾结谋反,幻想着有朝一日龙袍加身。不用说,这类没有技术含量的谋反三下五除二就被唐太宗李世民给挫败了。虽说后来长孙安业在长孙皇后的周旋下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这件事却引起饱读史书的长孙皇后的深思。长孙皇后想到了汉初吕后治下的外戚专权,虽说吕后之时,吕氏一党个个都是春风得意、威风八面,但最终却落了个被一锅端死无葬身之地的悲催下场。为了避免重蹈吕氏覆辙这一双输局面,长孙皇后决心做点什么。说了也巧,机会很快就来了,鉴于长孙无忌的优异表现,唐太宗决定给他的大舅哥加官进爵擢升为尚书右仆射,当唐太宗把这个大喜讯告知长孙皇后时,没想到竟然被她给否决了,如此来来回回好几趟,最终长孙无忌硬是没能当成这个尚书右仆射。就算是在长孙皇后临终之时,她还留下遗嘱,念念不忘地提醒唐太宗“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你看看,长孙皇后的头脑是如何得清醒!

  5.护大臣:为国保贤

  除了做好“齐家”这个生活的主业之外,长孙皇后有时也会精彩地客串一把替朝廷大臣打招呼、递条子之类的“副业”,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朝服进谏”的典故。

  话说有一次,李世民在朝堂上因一件事与谏臣魏征的观点存在分歧,魏征仗着自己占理就不依不饶地直谏,搞得李世民实在下不来台,也就失去了往日的理性,最后双方闹得不欢而散,直到下朝回宫后,李世民仍然气愤难平地对长孙皇后说:“朕以后定要找个机会杀掉那个令人讨厌的乡巴佬!”连乡巴佬这种伤人的脏话都蹦出来了,长孙皇后深知夫君是真是要发雷霆之怒了,心里已是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肯定又是在生魏征的气”,便假装问道“到底是谁惹怒了陛下?”,只见李世民没好气地回应道“魏征这个乡巴佬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弄得朕这个皇帝很没面子。”此时,要换做旁人,要么是顺水推舟进言煽动去讨好皇帝,要么是唯唯诺诺默不敢言以免触到惹恼皇帝的霉头,长孙皇后毕竟不是普通人,只见她做出了一个奇特的举动,她不去理会盛怒中的丈夫,而是暂时退到内殿,换上了举行正式的仪式才穿的朝服,然后走到丈夫面前向李世民表示祝贺。长孙皇后的这一举动弄得李世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便询问妻子“喜从何来”。长孙皇后笑着答道:“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品品这进谏艺术,真是想不到长孙皇后这个女流之辈冷不丁还是个进谏的高手呢。唐太宗听了这番高论不禁转怒为喜,从此之后,就彻底化解了他与魏征之间的心理疙瘩。

  长孙皇后逝后,其家族成员便接二连三地遭受厄运,先是其嫡长子太子李承乾的储君大位被废,再就是次子魏王李泰锒铛入狱被囚终生,若干年后,其兄长孙无忌也被逐出朝堂,落了个死于非命的悲催下场……也许有人会将这一切归咎于长孙皇后齐家之道中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将其作为指控长孙皇后齐家无能的证据,其实,就像是再高明的医生也不能包治百病一样,仅凭长孙皇后一己之力也无法保证其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全身而退,更甭说是在其死后了。我们若如此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地苛求古人,既有违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更是有欠历史的公允。

  长孙皇后齐家之道中最为人们称道之处就是其尽管身居高位仍然还能保留着那份难得的清醒与理性,俗话说“人生就好比是一架飞机,不在于能飞得多高,关键是最后能否平稳着陆”,单个的个人是如此,千千万万的家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也许,长孙皇后的齐家之道并非尽善尽美,但是不管怎么说,其齐家之道中那份难得清醒与理性值得我们现代人加以借鉴。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