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诗和杂记上的庭园观

2015-11-16 08:00:10       作者:叶广度

  我们知道由周至于秦汉,是庭园的起蒙时期,社会思想,渐渐发达,人民的国家观念,一变而为家庭观念,从诗的方面去研究,当时的人就有爱惜庭园的意识了。《诗经》上说:“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又《古诗十九首》,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更可见当时的人在园陵上植树的好尚了。在散文方面,如班孟坚、司马相如、张平子、杨子云,诸人的文中所述果木珍禽,不一而足,庭园装饰,略可考见一班。以限于篇幅,兹不多赘。

  从北魏起,佛教已传入中国,影响于文学思想上甚大,故魏晋间之文学,多淡雅豪放,他们在庭园文学上的歌咏,亦是这样的。

  我们且看阮籍的《咏怀》,“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与在这个时期中,代表庭园文学的作家陶潜先生的《归田园居》诗:“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诸诗,我们读了之后,一种冲淡情怀,不觉油然而生,同时又觉得他们都喜欢,栽植桃李,而陶渊明的住宅,以榆柳作背景,以篱菊作花圃,这种淡雅鲜豁的装景之美,与他在散文上所表现的桃花园记的设计,同样的引人入胜。我们试看他理想造园的记中所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其中的布置,俨如近代新村的设施,后来一般庭园的设计,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什么小溪呢,假山呢,美池呢,差不多没有不依据这个造园的意境而来的。

  在这里,我们知道他造园的意境,实是他想求得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所以他寄托园中人云:“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他个人理想的社会生活,和都市要田园化的了。

  六朝文学,是我国文学,由纯朴进入雕饰之阶段的时代,而造园的艺术,亦受很大的影响;加以当时的帝王,多穷奢极欲,大肆提倡造园,如《齐书》所载:

  “世祖太子性颇奢丽,宫内多雕饰精骑,过于王宫,开拓元圃,园与台城北堑等。其楼观塔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虑上宫望见,乃旁列修竹,内施高障,造游墙数百间,施诸机巧,宜须障蔽,以晋明帝为太子时,立西池,乃启世祖引前例,求于东田,起小苑,上许之,穷极制度。”又《西京杂记》:

  “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白室山,山上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岛渚,宫馆相连,延亘数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靡不毕具,王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

  还有《渚宫故事》上,造园的设计,更说得详细。

  据云:“湘东王(即梁元帝)于子城中,造湘东苑,穿池构山,长数百丈,植莲蒲,缘岸杂以奇木,其上有通波阁,跨水为之。东有禊饮堂,堂后有隐士亭,亭北有正武堂,堂前有射堋、马埒,其西有乡射堂,堂前行堋,可得移动,东南有连理堂。……北有映月亭、修竹堂、临水斋,前有高山,山有石洞,潜行宛委二百余步,山上有阳云楼,极高峻,远近皆见。北有临风亭、明月楼,颜之推云:‘屡陪明月楼,并将军扈熙所造。’”

  由上面的记载观之,当时造园的作法,有几点很值得我们的注意:一、其添景的建筑物,如楼观、塔宇,多聚以奇石。能配置适当,恰与天然之山水相仿佛,这非有艺术的手腕,何能到了“妙极山水”的境界呢?所谓艺术是自然的完成,真是不错呵!二、园中的规模宏大,宫馆相连,竟延亘至数里之大。而所搜集的动植物,都是些奇种异类。三、假山之下,筑有水池,上建亭阁,开后来造园的蓝本。四、在极高的地方,已经设置一楼台,不但可以瞭望全园的风景,而且远景,亦可收罗在眼前,这不能不佩服当时造园的人的匠心和他的眼光呵!

  我们再看这个时期中的绅士阶级的庭园是怎样的呢?兹将当时讴歌庭园文学的几个代表作家的诗,抄在下面,便可想而知了。

  宋谢灵运的《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又他的拟古: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谢庄的《北宅秘园》:

  “微风清幽幌,余日照青林。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绿池翻素景,秋槐响寒音。……”

  鲍照的《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

  “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冈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怪石似龙草,瑕璧丽锦质。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沈空绝景声,崩危坐惊慄!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至哉炼玉人,处此长自毕。”

  何逊的《酬范记室》云: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杨素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白云飞暮气,绿水激清音。”

  好了,我们就只举这几首罢,作者的目的,是在想证明这几个作家的诗,他们虽是一些贵族阶级,而于庭园的歌咏,却偏重在清幽的境界中,所以他们所栽的花木,什么兰呢、竹呢、槐呢、柳呢等类的东西,多多地栽植,配置起来,然后才有“微风清幽幌”,“秋槐响寒音”的景况,有了活水、怪石、林密、路深,这一幅画图,他们怎不生出神化和妙象的感叹来呢?!

  中国艺术,到了唐宋,渐渐地变成独特的国民艺术了。所以这时代从庭园观点上去看,可说是中兴的时代,苏轼跋吴道子画上说:“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之所能也,君子之于学也,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宋人以这种眼光去考察中国文化,到唐代已臻极盛,不能不说是有独特的见解。

  在这个时代,文学又是一个转变的时期了。一般作家对于庭园美、自然美的礼赞、思慕、憧憬、感伤等,比较以前,更来得磅礴,同时在贵族阶级方面,又是适当承平少事的时代,他们在这种安乐闲豫的社会中,生活充裕,于个人享乐上,自是无微不尽,所以庭园之富丽,讲求装饰,自不待言。

  我们从诗方面去看此时的庭园,去做个别研究,实在不胜其繁,而且感兴赋诗,各有寄托,自不能妄加揣测,不过当时的作家,于庭园美、自然美的实感,不能否认的。我们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所表现的诗上去观察,去估定当时庭园所用的材料,在他们美的观点上是怎样的配置,同时影响于他们的作品,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到什么的地位呢?这些是我们讲造庭园艺的人所当注意的。

  兹将当时几个代表作家的诗,我们试去研讨:

  韦应物的《对芳树》:

  “……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荣映,树石相陵临。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李白的《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

  “山明宿雨霁,风暖百卉舒。泓泓野泉洁,熠熠林光初。竹木稍摧翳,园场亦荒芜。俯惊鬓已衰,周览昔所娱。”

  又《游开元精舍》:

  “梁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静(一作寂),孤花表春馀。”

  还有《燕居即事》: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杜甫的《乐游园歌》:

  “乐游古园崒(一作萃)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滕王亭子》: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韩诗《山石》: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又他的《秋风》: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像以上这样作家的描写,在他们的诗里,随处都可看到是极其静穆的。他们以园林为娱乐晚景的设施,多半取风景清幽。故其所取材料,都是一些竹木松枥之类;再加以自然的“山红涧碧”的纷披,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濯足于溪流里,听水声的潺潺,让轻渺的微风吹拂他们的衣裾,在他们看来,梦一般似的,仿佛飘飘然而欲仙了。

  他们虽亦有乐于山林泉石之胜,有花草可玩,鸣琴可娱,但一种苦闷的心情,仍未能去诸怀抱,所以即在芳园池曲里,他们仍不免一些感伤的流露,他们愈触景故园,愈加增他们感伤的作品。此种感情联续的波动,是与物象的荣枯成对比而生共感的呵!

  从散文方面去研究,这时的庭园,所植的树木,除松、竹与桂外,兼及香草,更有菊圃,既可装饰风景,又可作为药品食用(见唐元结的《湖南杂记》)。

  他们对于庭园的认识,不过是失意的政客,赋闲的文人,及一般落伍阶级,休养身心的所在罢了。

  在这个时代的文坛上,最负盛名的,有两个作家,一个就是韩退之,一个便是柳子厚,他们在文学里,是当时革新运动的健将,而子厚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作品里,尤其是做小品文字一类的游记,更是他的能手。他又是一个探求自然秘密的赞美者,在他的游记里,以简洁的笔调,叙述名胜的奇迹,使人看了,不禁神往,以他的讴歌,遂开后来风致式造园的风气。

  我们试看他的《柳州东亭记》:

  “……有弃地在道南,南值江,西际垂杨,传置东曰东馆,其内草木猥奥,有崖谷……至是始命披荆蠲疏,树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易为堂亭,峭为杠梁,下上徊翔,前出两翼,冯空拒江,江化为湖,众山横环,嶛阔瀴湾,当邑居之,剧而忘乎人间,斯亦奇矣。乃取馆之北宇。……辟北室……东宇辟朝室,北辟阴室……于墉下作屋为阳室,作斯亭于中,以为中室。……”

  就可知道他的造园,都是一些常绿树,来配置他的亭馆,很少有花草点缀,妙在他的设计,能就近取材,拒江化湖,以收览众山之胜。这不能不说他的庭园美的姿态是从漫游奇僻的山水中得到主题的。

  接着又有一个自然的诗人,便是前章所说的白居易先生,他对于湖山之美,尤为热爱与陶醉,因此就产生了他的纯文艺的作品。他的抒情的诗词,清丽动人,当时的老妪,都能解诵。今日西子湖之美,都是他与后来的东坡先生共同装饰和歌颂出来的。我们读他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的诗: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诸君回首望,蓬莱归在水中央。”

  短短的几行,经他这样的描写,而当时全湖的景象,内容的装饰,我们在此,不难得到一个概念了。

  我们再看他的散文所记湖州的五亭:

  “……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泊、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此时庭园的设计,较之以前更丰富了。其中五亭之名,因地制宜,各有取义,所以他说:

  “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苹亭;介三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莲者,谓之碧波亭。”

  此五亭配合相称,恰到好处,使得他看了,有“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的赞叹,作者的鉴赏之深刻与正确,可以在这一篇作品里看得出来。

  在这里,我们须知庭园添景的位置和安排,是很重要的,要是添景如建筑物一类的东西,安置如不恰当,往往费去我们许多的目力,换言之,就是障碍我们的透视线,而且破坏美的情调,例如现在北平之北海公园中的五龙亭,它们的位置,都排列在一处,在当时设计的人,迎合帝王的心理,以为这样铺张扬丽,可以表示帝王的崇高尊贵,而不知今人看了,生出一种呆板雷同乏趣之感。

  要说明宋代文人礼赞庭园文学的性质和意义,我们必先明了这时期缙绅阶级庭园的的概况:

  一 真州东园 原为监军废营所改作的,面积广百亩,其设计大纲如次:

  “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有拂云之亭,池有澄虚之阁,中为清宴之堂,后为射宾之圃。植物有芙蕖、芰荷、白芷之属,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荫,此外泛水有画舫之舟。”

  建设者——龙图阁学士 施正臣

  侍御史 许子春

  监察御史判官 马仲涂

  二 扬州新园亭 亭在垣东南,其大体设计,用以供岁时教士战射坐作之地,好像近代的兵房花园似的,其全部设计概况:

  “循西三十軏,作爱思堂,堂南北乡(向),袤(南北)八筵,广(东西)六筵,直北为射埒,列树八百本,以翼其旁,又循西,十有二軏,作‘隶武’亭,南北乡,袤四筵,广如之。埒如堂,列树以乡。”

  三 洛阳名园

  1.富郑公园,其全部设计概况:

  “自其第,东出探春亭,登四景堂,可览全园之胜,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有百余步,走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洞一,纵洞三,历四洞之北,有亭五,错列竹中,稍南有梅台,入南有天光台,台出竹木之杪,遵洞之南而东还,有卧云堂,堂与四景堂并南北,左右二山,背压通流。”

  园之特点:

  a.新创:洛阳名园,多依隋唐之旧,此为近关。

  b.景物最胜。

  c.大体设计:逶迤衡直,闿爽深密,皆有奥思。

  d.题署:寺洞之名,取义典雅,如题亭曰从玉、披风、爽竹、兼山。题洞曰土筠、水筠、石筠、榭筠等名,开后来园庭之题咏。

  建设兼设计者——郑公

  2.董氏西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自南门入,有堂相望者三。稍西一堂,在大地间,逾小桥,有高台一,又西一堂,竹环之中,有石芙蓉,水自其花间涌出,小路抵池,池南有堂,面高亭,堂虽不宏大,而屈曲甚邃。”

  园之特点:

  a.大体设计:是取山林之景。

  b.局部设计:亭台、花木,不为行列,区处周旋。

  c.建筑物之添景:有类迷楼。

  d.避暑:盛夏纳凉,此为最宜之地。

  3.董氏东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园北向,入门有栝,可十围,有堂可居,南有败屋遗址。独二亭尚完,西有大池,中为含碧堂,水四面喷泻池中,而阴出之如飞瀑。”

  园之特点:

  a.园之入口:文有甘香之大树,恰如近代公园入口处之布置。

  b.喷泻池:能模拟自然如瀑布。

  建设者——董氏

  4.环谿宅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华亭者,南临池之左右翼,北过凉榭,复汇为大池,周围如环。榭南有多景楼,可资眺望,榭北有风月台,可目击远景,又西有锦厅、秀野台。列除其中为岛坞。”

  园之特点:

  a.大体设计:是取水景。

  b.局部设计:园中树松、桧、花木千株,皆品别种。

  c.添景之建筑物:如凉榭锦厅,其下可坐数百人,宏壮丽,洛中无逾者。

  建设者——王开府

  5.刘氏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西南有地一区,方十许丈地,面楼横堂列,廊庑回缭,阑欄周接,木映花承,无不妍穏。”

  园之特点:

  a.大体设计:是取小景。

  b.局部设计:凉堂高卑,制度适惬,可人意。

  建设者——刘给事

  6.丛春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有大亭一,高亭二,出荼蘼架上,北可望洛水。”

  园之特点:

  a.乔木森然,桐梓桧柏,皆就行列。

  b.天津桥叠石为之,能致洪下之水,激成霜雪之声。

  建设者——门下侍郎安公

  7.天王花园子 其全部设计概况:

  “池亭独有牡丹,数十万本。”

  园之特点:

  a.专门繁殖特别物:如以牡丹为主,所造作之庭园,可称特殊园。

  b.当时“姚黄魏花,一枝千钱,姚黄无卖者”,已知切花之用。如此经济栽培,称为实用园。

  8.归仁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园有一归仁坊,北有牡丹、芍药千株,中有竹百亩,南有桃李,剏亭其中。”

  园之特点:

  a.园中花木,分区种植,厘然有序,惜配景微嫌不甚美观。

  b.园池为洛中之冠。

  建设者——李侍郎

  9.苗帅园 其全部改作设计概况:

  “园故有七叶二树对峙,高百尺,今剏堂其北,竹万余竿,皆大满二三围,今剏亭压其溪,有大松七,今引水绕之。有池宜莲荇,今剏水轩,板出水上,对轩有桥亭,制度甚雄侈。”

  园之特点:

  a.改造:园原为开宝宰相王溥园,后归节度使苗侯所有,藻饰出之。

  b.园古:景物皆苍老。

  10.赵韩王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有园地、高亭、大榭、花木等。”

  11.李氏仁丰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洛中花木无不有,中有‘四井、迎翠、濯缨、观德、超然’五亭。”

  园之特点:

  a.育种: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且广。

  b.品种: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牡丹、芍药花百余种。而远方奇卉,如紫兰、茉莉、琼花、山茶之俦,号为难工,独植之洛阳,辄与土产无异,故洛中花朩有至千种者。

  12.松岛 其全部设计概况:

  “南筑台,北构堂,东北曰道院,又东有池。池前后为亭临之。自东大渠,引水注园中,清泉细流,涓涓无不通。”

  园之特点:

  a.大体设计:利用固有大树,因前代(唐)之园而葺者。中有数百年之松,其东南园,双松尤奇。洛阳独爱栝而敬松,园以是得名。

  b.局部设计:亭榭池沼,植竹木其旁。

  建设者——吴氏

  13.东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渊映瀍水,一堂苑,苑在水中,湘肤药圃二堂,间列水石,西去其第里余。”

  园之特点:

  本药圃地。

  建设者——大帅官文潞公

  14.紫金台张氏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园亦绕水,而富竹木,有亭四。”

  园之特点:

  有古迹:《河图志》云:“黄帝坐扈堂。”郭璞云:“在洛汭”,或曰此其处也。

  15.水北胡氏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水北胡氏二园,相距十许步,在邙山之麓,瀍水经其旁,因岸穿二土室,深百余尺,坚宽如埏埴,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有亭榭花木,率在二室之东,有玩月台,有庵在松桧藤葛之中。辟旁牖,则台之所见,亦毕陈于前。”

  园之特点:

  自然之景胜,凡登览徜徉俯瞰而峭绝,天造地设不待人力而巧,洛阳独有此园。

  建设者——胡氏

  16.大字寺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原为唐白乐天之园,所谓五亩之宅,十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张氏得其半。”

  园之特点:

  a.水竹甲洛阳。

  b.寺中陈有白乐天石刻,今之名园胜迹,大多保存古物,藉增观赏。

  建设者——张氏

  17.独乐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园卑小,有读书堂、浇花亭、弄水种竹轩、见山台、钓鱼庵、采药圃。”

  园之特点:

  a.诸亭台诗,颇行于世。

  b.园虽小而规模粗具。

  建设者——司马温公

  18.湖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园中有湖,湖中有堂,曰百花洲。湖北之大堂,曰四并堂,其四达而当东西之蹊者,桂堂也。截然出于湖之右者,迎晖亭也。过横地,披林莽,循曲径而后得者,梅台知止庵也。渺渺重邃,犹擅花卉之盛,而前据池亭之胜者,翠樾轩也。”

  园之特点:

  a.大体设计:能兼园圃之六胜。

  b.局部设计:景物皆好。

  建设者——唐为裴晋公宅园,在宋不详。

  19.吕文穆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园在伊水上流,木茂而竹盛,有亭三,一在池中,二在池外,桥跨池上,相属也。”

  园之特点:

  水木清华。

  建设者——吕文穆

  我们既知道以上缙绅阶级庭园的设施,便可了解这时期文人所讴歌自然和庭园文学的用意了。

  兹举两个代表作家为例,试研究之,便可得其崖略:

  一、欧阳修 在他的《有美堂记》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美的观点是什么?他说:“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可得而兼焉。”

  因此他分出山水之美,与城市之美来,他叫人要穷山水登临之美,必往旷野闲乡。要考郡邑人物之富丽,必据通衢要津,他对于前者的批判,是放心于物外,后者为娱意于繁华。他的例证是:名山胜水,奇伟秀绝之美,皆在下州小邑,僻陋之邦。如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这些地方,都是一般下野的政客,和穷困的文人,所乐游的。至于兼城市山林之美,只有供彼富贵阶级所享受了。

  所以他的理想的个人造形庭园,在他的《画舫斋记》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设计:

  “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栏槛其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故因以舟名焉。”

  他的近似的造形森林公园,如《醉翁亭记》,仍主自然之美。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他觉得在这里面,山间的朝暮,有晦明变化之美,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的四时之美,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石出”,人在这样的风景中,朝往暮归,因四时的景不同,而乐亦就无穷了。

  这样美景,无怪当地滁人,无论老幼,遨游不绝,不分阶级,什么行者都可歌于途,负者都可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或临豁而渔,或酿泉为酒,宴酣之乐,又有“射者中,弈者胜”的游戏,醉饱之后,夕阳在山,有林间禽鸟,唱欢送之歌,真可说是“兴尽而返”的了。

  二、苏东坡 他亦是爱好湖山的一个诗人,大江南北的名山胜水,差不多都有他的游踪,他对于美的观点是: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不怪奇玮丽者也。”

  他这个理论,较之欧阳修氏更进一步,他以为人的欲望无穷,而物的满足吾人所欲是有限的。内心出生一种美恶的战争,不能不有所取舍,这样一来,人就乐少悲多了。他并不是教人不去享受美之幸福,不过世间的物相,满足吾人的欲望,真是很少,所以他接着说:“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他觉得当时一般富豪别墅的人,只知“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在他看来,这未免是所见不广的了。

  以他这样“知足常足”、“清远闲放”的人生观,便生出“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的感想来,我们看他的超然台所记: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便可知他的庭园,因陋就简的一班了。

  他的庭园,虽觉简陋,而其中植的花木,种类尚属不少,我们看他和他的胞弟子由所记园中草木唱酬的诗:有“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又云:“怀宝自足珍,艺兰那计畹?”他以为艺兰不必在多,只要有点缀,便觉有情趣了。他的园中花木,尚有石榴、葡萄、菊、葵、荆榛、竹,和蜀中的芎、江南的白芷等类,更可知其采集之广了。

  我们看他的这样庭园,影响于他的文学作品上是怎样的呢?据他诗中所咏: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又云:

  “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有如采樵子,入洞听琴筑。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他的“南斋读书处”,虽是“乱翠晓如泼”,而他安之若素,怡然自得,诚有如彼所云:

  “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安得双野鸭,飞来成画图。”一种活泼泼的心情,从彼庭园中修养传出,无怪他《和文与可洋川园池》的诗,写得那样的工切和隽永。兹选抄几首在下面,以见一班。

  湖桥

  “朱栏画柱照湖明,白葛乌纱曳履行。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蓼屿

  “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水清。卧雨幽花无限思,抱丛寒蝶不胜情。”

  横湖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寒芦港

  “溶溶晴港漾香晖,芦笋生时柳絮飞。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鳜鱼肥。”

  金橙径

  “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目低。须是松江烟雨里,小船烧薤捣香齑。”

  北园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从此首归途。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露香亭

  “亭下佳下锦绣衣,满身璎珞缀明玑。晚香消歇无寻处,花已飘零露已晞。”

  溪光亭

  “决去湖波尚有情,却随初日动檐楹。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

  过溪亭

  “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徇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我们读了以上的诗,真有“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之感想了。

  他又讽刺当时的一般富豪庭园有一种俗气,在他的《司马君实端朋独乐园》诗中可以见得,他说:

  “……公今归去事农圃,亦种洛阳千种花。修篁绕屋韵寒玉,平泉入畦纡卧蛇。锦屏奇种劚岩窦,嵩高灵药移萌芽。城中二月花事起,肩舆偏入公侯家。浅红深紫相媚好,重楼多叶争矜夸。……世人不顾病杨绾,弟子独有穷侯芭。终年著书未曾厌,一身独乐谁复加?”

  此外尚有歌颂庭园文学的王半山、陆放翁诸人,他们虽是达官贵人,可是庭园的建筑,影响于他们的作品上,涵育之力量颇大,正因为这时期是自然和写实主义的极盛时代。所以他们描写的风格,尚不脱这个时代的思潮。兹抄选二三首,以资例证。

  《沧浪亭》王半山: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新篁抽笋添夏影,老枿乱发争春妍。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啾喧。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又《移桃花示毛秀老》诗:

  “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枝柯蔫绵花烂漫,美锦千两敷亭皋,晴沟涨春绿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舫。山前邂逅武陵客,水际仿佛秦人逃。……”

  荆公示蔡启天诗,有“今年钟山南,随分作园囿”,他的半山园,即在今之南京钟山的地方。

  嘉州守宅旧无后圃,因农事之隙,为种花筑亭观,甫成而归,戏作长句。陆放翁

  “吾州山水西州冠,正欠雄楼并杰观。奇峰秀岭待弹压,明月清风须判断。三峨旧不到郡斋,创为诗人供几案。烟云舒卷水墨图,草木清红锦绣缎。一时冠盖共登临,百年父老俱惊惋!……”

  我们知道纯文艺作品的好处,就在他的白描与神韵,尤其是将当前的景物,用绵密的观察,把它烘托出来,刻化出来,给人以同样的感觉,而最能表现此类的题材,莫过于庭园之美,同时因庭园之美,不但令人生活感觉充实,而且使得作家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扩大作家的眼光,提高艺术的欣赏,促进当时社会的文明,这些都是由于一花一木,一丘一壑,一亭一阁,配合起来,潜滋暗长,发扬光大组织成功的。

  所以李文饶《平泉草木记》,有“以吾平泉一草一木与人者,非吾子孙也!”以惜树为庭训,可知古人保护庭园之用意了。

  寺观庭园,在文学上另有一种风趣,而且风景林之保存,多赖于寺观,我们一入大丛林中,便觉意境清幽,超然于尘俗之外。加以庄严妙相的庭宇,碧瓦红墙,掩映于翠绿丛林间,顿使人有“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之感!

  我们看吕祖谦的《越中记》中所述,便可得知宋代寺观庭园的梗概了。据他游外氏园的记载,中有梅坡、月台、菊潭、杞菊堂、竹隐、蒲涧、橘洲,各种的添景。其全部设计,改造如次:

  “因寺废地葺治之十六七成矣。最胜者梅坡,绕亭皆梅,前对蒲涧、橘洲,野水湾环,岛溆掩映,如在江湖。而竹隐一径深幽,阶庭清閟。……又过义恩师院,院与杞菊堂邻。……自园后门,穿僧庵,度小桥,转三两曲,至圆通寺,面势端直,殿庑华敞。循旧路后,穿园中归。园后边河,岸木成阴。舅氏云:此即蜀桤木也。植之方数年,往时表里无障蔽,今不复见道上车马矣!杜子美所谓‘绝闻桤木三年大’信然。”

  园的特点:

  a.大体设计,取景清幽。

  b.局部设计,所植花木,以梅、菊、竹、橘等为尚,而以桤木为园之背景,便觉浓荫蔽道。

  c.有野水湾环,岛溆掩映,更添清趣。

  庭园的建筑,既由以前诸人倡导自然之美,到了此时的庭园,其布景的一切设施,逐渐切近自然,装饰生动,我们再看他的越中所记:

  西园 其全部设计概况:

  “园,郡圃也,其北飞盖堂,下临大池;其中集春堂四隅各一亭,其南扬波堂面城,水木幽茂,两小亭东西对峙。园之西,即曲水。先入敷荣门,右转至右军祠。穿修竹坞,遂登山,山盖版筑所成。山背有流杯岩,凿城引鉴湖为小溪,穿岩下,键以横闸。激浪怒鸣,过闸遂为曲水。长庑华敞,竹绕以清流,甃以苍石,犬牙参错,殆若天成,俯砌琢石为墩,流杯至墩旁,辄自近岸,盖庑中为三井吸水势。宛然曲水之上,激湍亭,惠风阁,规模若都下王公。山顶崇峻庵,其胁骋怀亭,面亭依山为岩壑。下山右绕至情真轩,刻桷象栟榈,平阶荼縻架甚茂。……”

  园的特点:

  a.假山:缭绕深邃,曲径回复,迷藏亭观,乍入者,惶惑不知南北。

  b.曲水:甃以苍石,犬牙参错,殆若天成。

  c.藻饰:长庑华敞,榱栋椽柱,皆涂斗象。

  文学自宋元明至清,可说是极其变化的时代,我们知道在作品方面,有宋词、元曲、明清杂记小说种种的演变,这是社会进化史上必然的过程,而在这个时期中,不但文学受外域思潮的影响,即各种艺术,亦都受了一度的洗礼。至于庭园如何受外来的影响,当于另章述之。

  明代文学批评,在当时一般文人,对于美之认识和欣赏,颇能言之有物,持之有故,非如信口雌黄的人,见一物,赏一景,辄即指天画地底说,某也是,某也非,问其何以是?何以非?他就茫然不知了。

  兹将明代文人欣赏庭园的观点,略述如后,藉以知道他们评价之正确。而庭园的美在何处,便有着落了。

  胜 “惟西山为京师之胜,而玉泉又西山之胜。兹山之胜,一览俱尽,而西湖咫尺在望,令人渺然有故乡洲渚之想。”——明 都穆

  郁秀清雅胜 “自回廊后东为来清轩,群山拱揖,苍蒨刺人目,下见陂陀高下,杏树可十万株,此香山之第一胜处也。”

  精整胜 “碧云寺,精整胜香山,而疏旷逊之。独寺后一泉出石根,冬夏不涸,导为方池,植白莲其中。上有亭,大小二池,前修竹一林,清潇可爱,碧云池亭,苍松翠柏,水天一色。”——明 沈守正

  幽胜 “泰山……从蔚然阁一望,三面皆万仞刺壁,重重相抱,阁所倚为华盖,石色如积铁,矗立于右,而绝顶日观诸峰,森峙于左,夕阳掩映,紫翠相斗,当山缺处,又有树色掩映。泰山幽胜,无过于此!”——明冯时可

  伟 “堤延亘里者五,塝高尺者十,横广丈者三,跨桥者六,分堤而荫者,倚主峰得巨杉十二树,高达庄严如宝幢:对之有肃然起敬之意,是尊者手植,乃千百年旧物。伟哉典型,当吾见之何幸也!”——明陈继儒

  迷趣 “慧山寻邹氏春申第一涧,涧在慧山之前麓,与王家园踦立,长廊密阁,曲径朗轩,梁溪一佳丽也。绕池皆廊,一往欲迷,如蜗鼠缭绕乃得出。余谓之‘迷园’。径取逼仄,无宽地,平林以为游恣。其廊之迂回,皆绕垣为之,廊尽而趣毕。”——明胡胤嘉

  富丽 “洞庭之观,春梅花,仲春梨花,夏樱桃、杨梅,秋橘橙,其族之所聚,连林广圃,弥望无极。”

  奇 “山水以相遇而胜,相敌而奇,……善夫!蔡昇氏之言是山也,以七十二峰之苍翠,矗立于三万六千顷之波涛,偏行天下,准是有之,信哉遇矣!敌矣!”——明陶望龄

  浓媚 “西湖最盛为春月,……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态,别是一种趣味。”——明袁宏道

  美 “昔欧文忠公以金陵、钱塘山川人物之盛,各为一都会,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固游冶之所趋也。”——明计忠道

  静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林杪而已。”——明李流芳

  金、焦两山的形势,我们知道一是峭壁巍峨,翠峤横天,一是屹立江中,雄踞如狮,在明时已有王思任曾作比较的评判:

  巧与拙 “试以金、焦评之:金以巧胜,焦以拙胜;金为贵公子,焦似淡道人;金宜游,焦宜隐;金宜月,焦宜雨;金宜小李将军,焦则大米;金宜仙,焦宜佛,金乃夏日之日,而焦则冬日之日也。”

  我们从上面杂记的研究,便可明白庭园之美,是自然的风景和人工的装饰组合而成的,尤其是花木之培植是少不了的,否则庭园就说不上美来。

《中国庭园记》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