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文化园

父辈和子辈:一个中国

2015-11-16 07:49:10       作者:李育蒙

  从来没有和父亲好好聊过。就像父亲和他的父亲一样,同一个屋檐下,他们似乎也很少交流。这也正常,一个出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一个出生在50年代末期,他们之间本身就隔了一个时代,一个中国。再到我,出生在80年代的尾巴上,和父亲之间又隔了一个时代,一个中国。

  虽然和爷爷很难找到共同话题,但我倒是喜欢听他讲他的过去,1949年以前的时光,那些逃避日本细菌战的日子,那些躲避国民党抓壮丁的生活。只可惜那时候还小,没有办法记录下这些。现在也只剩些零零碎碎的记忆了。对于父亲,那些趴在他背上的日子记忆已经不多了。一年也就是能过年回家的时候见上一面,交流的话题依然很少。我不会问他工作的点点滴滴,他也不会问我求学路上的滴滴点点。平时的打电话也就是日常的问候,他问问我冷不冷?我问问他最近咋样?···这差不多是周围朋友普遍的状态,父辈和子辈,很少能聊到一起。

  父辈们大多出生在50年代底60年代初,所以他们一出生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饿过肚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又赶上了文革。父辈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过得很辛苦。那时候搞集体大锅饭,常听他们说,盛一碗饭没等夹上菜,饭就吃完了。今年回家,邻居有个伯伯跟我说。能不能帮他写点东西,当时我很好奇他要写什么?他告诉我,农民,年轻的时候也吃过苦,能不能适当提高一下农村老人的补助,最起码每天的补助可以够一顿饭钱,他跟我说他经常看新闻联播国家有这么多好的政策。真正惠及老农民的太少太小了。他说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为国家做过贡献。至今家里还留有60年代摊派的债券,那时候饿着肚子支援着国家的建设。靠肩挑人扛,修成了几个大水库,修成了电站,至今仍受益。那时候工地的场景真可谓是热火朝天。十多里的路都是白天走着去,晚上走着回,用铁锹、锄头、扁担和一身的蛮力支援国家建设。父亲是参与过电站建设的,那时候和他一起修电站的一个工友,后来通过顶班成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这算结果比较好的。其他的都还是辛辛苦苦的做着农民。对着土地要收入。他们这辈中年轻时吃过不少苦,人到中年面对改革开放的冲击,不得不又一次卷起行囊,背井离乡。只是这次,面对不再是冰冷的土地,而是炙热的机器。只是这次,付出的依旧是汗水和体力。我想那位伯伯的想法是应该的。国家欠着农民的太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为了发展工业。但是想法又实在有点···就像某位知青说的,不要以为新的领导层有知青经历,就能彻底解决知青遗留问题,那是两码事。同样的道理放到老农民身上又何尝不是一样?在整个国家面前,我们都太渺小了。黄裕生教授曾说过,我们还滞留在古代国家观念里:国家先于个人与社会,无国便无家,所以国家利益、国家强大比个人幸福、权利和尊严更重要,若个人、家庭的幸福有所改善,则是国家的莫大恩赐,理当感恩戴德。而我们都渴望这个国家在现代国家观念下运行,尊重和保障个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但是在实际政治运行中,尤其是在基层,却并不完全如此。

  这或许就是与父辈们的差别所在,我们追求现代国家理念却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国家依旧在古代国家观念下运行。而父辈们主导他们的依旧是古代国家观念却想象着拥有现代国家的权利。在村主任的监督下填写选票,这么光明正大违背《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的行为,在他们眼里依旧不觉得奇怪,他们要的只是结果。他们也想关注过程,只是他们知道他们的选票无足轻重,根本改变不了谁要当选的结局。他们能够知道谁当选了政治局常委,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谁是县委书记、谁是乡长。领导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两头,最高层的政治局常委,最低层的村委。他们也知道中央出台了什么文件,却没法知道地方出台的实施中央文件的办法。 也没有办法估算到中央文件中的实惠到底有多少能落到自己身上。

  只是随着经历的越来越多和中年后的父辈们走出去,他们也渐渐感觉到这个中国要讲政治。他们可以得罪村主任,却不敢去乡政府闹事,哪怕他们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因为他们知道,在同一个村里,还有伦理,有些事情不至于用上“法”。但是进了政府大院就不同了。

  作为80后的一代没有赶上义务教育的好政策。上学都要交学费。等到初中毕业了,义务教育学费免了。但是高中还是得交学费。所以父辈们也经常会说些“大不敬”的话,比如说“XXX,耽误了中国好多年”。于他们来说实实在在的利益远比那些高尚的口号、那些高高在上的为百姓谋实事的说法更让他们觉得温暖。比如说减免农业税,比如说农业补贴。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说给学生补贴。他们小时候对领袖很崇拜,我们这辈又何尝不是呢?只是我们幸运的是这个时代比那个时代更理性,不管是最高层还是我们···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和父辈之间是否真的就差了一个中国呢?很小的时候父辈就会教我们怎么做?当长大接触更多的时候,以为有了新的想法,可以有新的行动,却始终无法忘记父辈教我们的。不管是政治还是生活上,当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实施时,当说了不该说的话时,父辈们的声音总会想起,那种声音不是隔着一个时代,而是带着一种嘱托,这种嘱托——源于爱。

  渐渐地我们都明白,父辈和我们,面对的政治还是那样的政治,人还是那样的人。不同的是那些为政治鼓掌喝彩的人,从老一代换成了新一代。

  原来父辈和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中国。

共识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