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4 11:05:08
新华社长春12月1日电(记者段续、郭翔)在吉林省通榆县,农民霍亮开了一家名为“最草原养生坊”的网店,每月给自己贫困的家庭带来10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主要代理小米杂粮,最近置办了智能手机,网店经营起来更方便。”霍亮说。
通榆地处吉林西部,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艰巨。这个县盛产绿豆、葵花等农产品,是许多农民赖以为生的主要农作物。放在以前,品质优秀但却知名度不高的杂粮少有人问津。
如何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魔咒?通榆找到了电子商务这一“神器”,在政府指导下,许多贫困农民像霍亮一样开上了网店,杂粮产品“量价齐升”,增收效果显著。
农民杨晓峰体会深刻,“以前白高粱米三块多一斤,现在打上包装,注册品牌,网上一斤能卖五六块。”两个月销售1万多斤的“奇迹”让杨晓峰认准了电商这个“聚宝盆”,带着一帮“穷哥们”干得更加起劲儿。
在通榆,电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已经成为共识。通榆县信息化建设比较早,2011年就被确定为吉林省电子政务试点县,对农民电商技能的培训和品牌打造持续数年,效果逐渐显现。
“电商扶贫像做一桌大餐,需要不同食材配合。”通榆县委书记孙洪君说,“真正改善贫困地区民生还需要在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引导、品牌打造上持续投入。”
如今,通榆县葵花、杂粮杂豆、小米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已占总销量三成以上,农户增收千元并不鲜见。尝到了甜头之后,通榆县计划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年均减贫2.5万人左右,到2020年,完成贫困村电商扶贫全覆盖。
除了真金白银的收入,电商也给贫困人口带来了思想变化。“村民对信息技术更向往,更主动接触网络。”跃进村第一书记张磊说。这个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为贫困人口。
通榆利用电商精准扶贫的举措,也让不少企业看到商机,来自浙江的牟文建注册成立了云飞鹤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通过自有平台售卖特色农产品,还研发了一款针对农民电商群体的手机客户端,“对农民进行包装设计、价格制定、渠道营销等培训。”牟文健说。软件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合作,未来还会根据客户需求陆续推出各类农村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