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9 09:00:4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在“十三五”补上“三农”这块短板。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要适合消费需要,加强中高端农产品、加工产品的供给,改变当前我国低端农产品过剩且生产效率不高的局面;同时要提高粮食单产以保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要加强研发新品种,并推广到田间地头。
“我们现在农产品种植太过分散,种多少水稻多少玉米,养多少鱼多少猪,都没有具体规划,一会儿种多了一会儿养少了,这中间存在着问题。”在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看来,产生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在变,而行业参与者过于零散,另一方面是行业生产和未来需求数据,在市场条件下的匹配关系没有办法去界定。
供给侧改革为破解“三农”问题带来新的活力,无论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还是现代农业建设,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息息相关。
供给和需求之间缺乏透明数据
“散乱的农业生产模式与市场的需求断层,就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缺乏‘透明数据’,所以只能‘瞎干’。”刘汉元说。
刘汉元认为,生产与需求不匹配就容易出现价格不平稳,难以让农户把握自己的生产,容易造成种植过多,价格提不上去,而真正需求的产品变得少之又少,这样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腰包”鼓不鼓。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中央农村调研工作小组副组长丁智勇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这一端来进行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需求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可能会面临农产品供给充裕与市场价格下行的压力,随着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自由贸易战略的实施,国外竞争力强的农产品还可能更大规模地进入到国内市场,这都要求我国农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丁智勇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以化解产能过剩为契机,自觉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向高级转变,总的来说要做到“四个转变”:第一,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二,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三,从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第四,从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
智慧农业是“三农”问题的有效药
“假如有一个数据平台,进行更合理的调控和管理,那么‘胡乱生产’的现象就能缓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这些数据就能从信息走向农村,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刘汉元说。
在刘汉元看来,“智慧农业”是对“三农”问题的对症下药,建立大数据平台能够更好地分析农业资源的现状,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使质量和数量能通过“智慧农业”得以提升。
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湖北省委秘书长周建元认为,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要适合消费需要,加强中高端农产品、加工产品的供给,改变当前我国低端农产品过剩且生产效率不高的局面,同时要提高粮食单产以保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要加强科研研发新品种,并推广到田间地头,让农民掌握。
现代农业的发展历史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政策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等等。
“这其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在生产、营销领域,物联网、互联网的潜力非常大,通过互联网,就可追溯,可比较好解决假冒的问题,消费者可得到更多保障。”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
“在淘宝网经营的人也叫新农人,全国大概有200万。新农人有两个特征,第一是秉承互联网理念,第二是实施绿色发展。新农人在供给侧改革中,表现作用非常突出,这200万人中,75%有自己创造的品牌,68%运用了互联网技术,88%用互联网销售了产品,36%与农民或家庭农场有固定的产品营销渠道,这就是典型的引领。”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解释。
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
在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看来,对农业而言,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是五句话,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成本、补短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短期的事,有几点要保障:第一,市场,就是让市场在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决定主体的作用,实践证明市场的能力是强大的;第二,政策引导,要设计好的政策引导人们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自觉地往政策方向走;第三,坚持主体引领,充分发挥新型农村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他们的经营活动,带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陈晓华说。
张红宇也认为,从农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三大问题:一是着眼于产品,粮、棉、油、糖、茶等要降成本,要提效;二是要着眼于产业,要绿色发展、可持续;三是要着眼于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要提升人力资本,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按照这三大目标,随之而来就有一个路径选择的问题,要构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是非常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者,截至2015年底,我国家庭农场达到87.7万家,经营耕地是1.76亿亩,占整个承包面积13%—14%,因此,家庭农场,包括种养大户,是粮食、油料,包括生猪养殖等基本的农产品供给的生力军。
同时,农民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联系农民、服务农民的功能;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要发挥在高端农产品生产方面的引领作用,到2015年为止,我国国家级的龙头企业达到1240多个。
张红宇说,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第一,政府应该加强宏观形势,特别是对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研判,要把农业置于国民经济背景来考虑,把农业置于全球背景来考虑,要考虑宏观形势、国际形势,农产品价格等问题;第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要具有相对宽松的环境,农地,要拿来搞农业,但是不一定是传统农民才可以用,只要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只要不搞非粮化、非农化,新型的经营主体都可以做农业经营;第三,要有政策的支撑,要推行价格补贴、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一揽子政策,以用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进入现代农业,发挥其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引导作用。(记者 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