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消费

用这种水壶烧的水真的有毒吗

2016-03-28 16:48:18       来源: 每日安全播报

  这几天,“毒水壶”事件成为网络大热。高锰钢电水壶烧水喝致癌、损害记忆力、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等说法层出不穷。那么现在市场上“高锰钢”材料制成的不锈钢电水壶,加热过程中是否会使“锰”析出,长期使用是否对身体造成伤害,便成为市民关注的重点。

  

  【事件】消息始于江苏省质监局的小家电抽检结果

  “马上停用这种水壶,后果很严重”,“当心!用这种壶烧水喝会变傻、致癌”……从本月20日前后开始,微信朋友圈、网络中关于使用“高锰钢”制作的电水壶有碍健康的报道迅速蹿红。并建议消费者在选用此类产品时认准“304不锈钢”的报道也在网站、微信朋友圈中疯传。

  

  而该消息始于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一则“小家电抽检结果”。报告指出:部分样品使用的钢材是高锰钢,使用时很容易溶出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其中55.6%的电水壶存在该问题,锰含量在10%左右。

  相比之下,高锰钢长时间使用,内表面更易被侵蚀,如果用这类高锰钢材质的产品来制作果汁等酸性食品,重金属尤其是锰更易溶出。

  锰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是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金属锰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据监测结果,电水壶的价格在50元以下的,只有44.4%合格,50元以上的合格率则超过80%。据调查,市场上大多数店铺都有带304标志的不锈钢壶卖,但同样的牌子带304标志的,价格在100元左右;不带标志的,都在50元以下。

  但当记者向多位从事金属材料、冶金等方面研究的学者核实此说法时,几乎所有专业人士均表示“用不锈钢电水壶烧水,几乎不可能造成锰的析出”。

  “锰析出”为何会有不同的说法?使用由“高锰钢”制造的电水壶烧水究竟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查证】检测结果被曲解?

  记者再次致电进行此次烧水壶风险监测的江苏省质检院。依据工作人员所提供电话,记者与该院五金包装产品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

  电话中,针对记者提出关于检测方法(此前报道中提及的“SN/T2829-2011”)的适用范围不包含“锰”的质疑,该负责人回应,除“SN/T2829-2011”之外,在试验中他们还参照了一份可以检测“锰”元素,名为“JY/T015-1996《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通则》”的标准。

  该负责人同时告诉记者,关于使用了这一“ICP”试验的表述,并未出现在最终对外公布的信息中,至于遗漏原因,她未做说明。针对这一回应,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员陈和生向记者确认,该方法确实可以用于“锰”元素的检测。

  

  此外,针对用酸性溶液加热、浸泡不锈钢所获“锰析出量”是否合适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确实与烧水壶的实际工作环境有很大区别,但这确实合乎日常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同时,该试验进行的是一种“加严试验”,用更为严苛的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检测。

  在交流中,该负责人也表示,“锰析出”的检测结果被一些媒体曲解放大,逐渐演变成“毒水壶”一说,这大大出乎她的预料。

  “并不是说使用非‘304不锈钢’烧水壶就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这只是一种消费建议。”该负责人介绍说,“风险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潜在风险进行提示。

  记者再次与江苏省质检院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与记者通话的负责人已经出差。同时,江苏省质检院也表示将于下周对“毒水壶”事件作出正式回应。

  【走访】商店店员听到“304不锈钢”就笑了

  #FormatImgID_5#

  “毒水壶”的报道见报后,记者频频接到关于“毒水壶”的咨询电话。与此同时,不少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表示,自己“已中招”,用以替换家中老烧水壶的“新物件儿”也是五花八门:“304不锈钢”烧水壶、铁壶、玻璃壶,甚至还有网友表示想去购买陶瓷壶。记者发现,“304不锈钢”烧水壶成为多数网友换新的首选。

  那么,几日来持续蔓延的“毒水壶”传闻到底对市场造成了多大影响呢?

  

  在位于郑东新区九如路附近的一家茶城,记者随机对4家兼营烧水壶的茶叶店进行了走访。店员均表示,这两天前来询问“304不锈钢”水壶的人显著增加。在该茶城一家临街主营普洱茶的商铺内,店员听记者询问“304不锈钢”后笑了起来,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不少人拿起水壶就问是不是“304不锈钢”。

  随后,记者又来到与茶城临近的一家大型综合超市。看到记者手持烧水壶仔细查看,一位促销员便迎上来主动问记者:“您是在找‘304’吗?”这位促销员告诉记者,仅昨日一天前来该专柜选购烧水壶的顾客中,就有五六位是奔着“304”来的。

  【说法】重要参数缺少国家标准

  在评论中,网友“无线拉姆”“需要有行业规范,并有部门严格监督”的说法引发共鸣。

  其实,在江苏省质监局所发布的风险监测报告中,已就风险提示给出“改进建议”,明确提出了“完善产品标准,增加产品中与食品接触部件材质的卫生安全指标检验,修订不锈钢制品卫生标准,增加锰析出量检验指标,明确食品容器所用不锈钢牌号”的建议。

  

  我们不难发现,在此次“毒水壶”风波中,能够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餐厨用具不锈钢材质牌号”与“不锈钢制品中锰析出量”两个重要参数都存在国家标准的缺失。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秘书长李强向大河报记者表示,与行业蓬勃发展的速度相比,国家标准制定的速度已经严重滞后,造成一些行业重要参数面临“无据可依”的尴尬。李强同时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对不锈钢行业而言,此次“毒水壶”风波必将加速行业相关标准的出台。

  【专家释疑】使用非“304不锈钢”水壶不必恐慌

  检测方法有问题

  

  谈及此次“高锰钢”水壶事件,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秘书长李强直言不讳,对这份日前发布的检测报告提出了质疑。

  同时,李强还认为,部分网传报道中称,4%乙酸加热、浸泡方法所得溶液中的锰含量去对比饮用水相关标准也存在问题。“如果用这种检测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对比饮用水标准,不光是锰,镍、铬等元素都有可能超标,甚至更多。”李强表示,在生活中,只要是正常使用,“高锰钢”所制成的水壶不会出现“锰析出”的问题。

  “高锰钢”与“304不锈钢”区别何在?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光强向记者介绍,不锈钢在生产过程中,因添加各类元素比例的不同而有着“系列”的区别,“高锰钢”与“304不锈钢”相比,是增加了“锰”的含量而减少了“镍”,这种不锈钢与“304”不锈钢相比,耐腐蚀性稍弱,外观光泽度也不如“304不锈钢”白亮,但因其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不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实在国外,刀、叉等不少餐具都是高锰钢制造的。”李光强说,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显示,“高锰钢”不建议用于存在酸、碱等化学环境中,在日常的使用环境中可广泛应用于餐具、室内储水设备以及工程“非关键结构件”的制造中。

  

  “有条件的用‘304’当然更好,但也不是说‘高锰钢’就不能用,只要是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大可放心使用。”

  根据专家的说法,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由“高锰钢”所制成的水壶烧开水并无明显风险隐患。其实,在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调查报告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未对食品用不锈钢容器或工具的不锈钢材质进行明确的牌号限定。”这就意味着使用“非304不锈钢”制成的电水壶并非“不合格产品”。

  “锰中毒”多通过呼吸系统所致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文静告诉记者,锰,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对人体的骨骼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食物和饮水中都含锰:饮用水含锰不足0.1毫克/升,谷物中锰含量为0.4~40毫克/公斤,蔬菜和水果中锰含量为0.2~10.4毫克/公斤。

  据文静介绍,锰的毒性远低于铅、砷、镉、镍等元素。对于成年人,锰的适宜摄入量为3.5mg/d,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10mg/d,长期超标摄入锰,确实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主要表现为它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临床上所见锰中毒的患者多是通过呼吸系统所致且多由职业原因造成,因饮食而造成锰中毒的病例十分鲜见。”文静介绍说,锰是一种高度不溶解元素,存在于食品容器材料中的锰并不会“从锅里跑到饭菜里”,与此同时,因人体消化系统对于锰的吸收概率只有1%~5%,大部分通过饮食进入到胃肠道的锰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拓展】锰: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

  对于人体来说,锰的情况跟铁很相似。缺铁会出问题,但过多的铁也会造成铁中毒。锰的情况与此相似。首先,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结缔组织、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组成成分,对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钙吸收、血糖调节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脑与神经功能,也离不开它的参与,锰不足会影响神经发育。

  

  某知名维生素片成分表。请忽略我急中生智的打码,看红圈处。锰过量,会怎样?

  跟许多矿物质营养元素一样,过多的锰也会危害人体。锰过量会抑制铁的吸收,长期过量则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新闻中吓唬公众的“锰过量导致帕金森病”、“会让人变笨”也不算无中生有。

  但还是那句老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锰?人体能够承受多少锰?科学数据不是非常统一,世界各国的解读不同,所推荐的标准也不同。对于成年人,美国的“充足量(每天吃这么多就足够满足需要了,并不是说超过就有害)”是每天2-3毫克,中国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而“最大摄入量(不超过就认为安全,超过了则风险增加)”,中国和美国制定的标准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水、空气、土壤、食物中都有锰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锰摄入途径是食物。不同国家统计的居民锰摄入量不尽相同,一般都在几毫克的样子。中国居民锰摄入量大致为每天6.8毫克:一般人大都不会“缺锰”,同时距离“安全摄入上限”也还有相当的距离。

  内容整理自人民日报、大河报、三湘都市报等。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