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生活广角

大葱缘何“辣手”

2015-05-05 10:32:00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漠西社区大葱滞销调查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西边的漠西社区种植露地大葱已有20多年历史。这里的大葱有葱白长、无丝、脆嫩、口感好等特点,曾获得第21届杨凌农高会的后稷奖。

  近年来,由于种植效益好,漠西社区大葱种植规模发展很快,截至去年底,该社区露地大葱总面积已发展到5600多亩,亩收入8000余元,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大葱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宝”。

  然而,进入今年4月以来,本是大葱销售的黄金季节,漠西社区却门前冷清,村民守着着丰收的大葱卖不出去。虽然经过媒体的报道打开了销路,然而每斤3毛钱的收购价让村民备感痛心。

  4月24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仍有80多万斤大葱没有卖掉。漠西大葱缘何由昔日的“致富宝”沦为今日的“烫手山芋”?

  农民:赔钱也得卖,要给新季大葱腾地

  沿着关中环线107省道,路过乾县漠西社区夹道村村口时,可以看到很多村民用三轮车拉着码放整齐的大葱在排队等候收购大葱的客商。

  乾县城关镇三原村大葱种植户罗新社家六七年前开始种葱,从最初的1亩多地,发展到现在5亩地,每亩地产量近5000公斤。罗新社说,每年6月份,村民 种下葱苗,当年10月就可销售,长势不好的来年三四月份还可以接着卖。然而,他家今年春节前卖了1亩地的葱后,剩下近4亩地的大葱出现了“卖难”。

  罗新社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乾县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村民挖不出葱来,错过了卖葱的“黄金时间”。进入4月后,由于气温持续上升,大葱开始出现变老、发黄、腐烂。“去年这个时候,大葱要卖8毛到一块钱一斤,现在就是两三毛钱。”

  社区夹道村村民邹文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大葱种植成本在2500元左右,产量1万斤左右。挖葱得雇人,一个工人一天大概能挖500斤,一亩地大 约需要20个工,按当地工价100元/天算,工钱就得2000来块钱。“大葱卖4毛5分钱一斤才能够本,按现在的3毛钱卖,农民就亏本。”
漠西社区瑞丰大葱专业合作社社长郭孟发说:“赶在‘五一’之前卖了就是葱,卖不了就成残货了,就彻底砸到手里了。”而且,眼看着新一季大葱的播种季要到了,得赶紧把地腾出来。

  种葱带头人:价格高时,光漠西社区一年就多了1000多亩

  在夹道村,记者见到了漠西大葱种植带头人郭新建。他从1993年开始种植大葱。当时由于苹果树效益不好,郭新建就尝试在苹果园里套种大葱,没想到第二 年就见到效益,一亩地产值达7000多元。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种大葱的行列,到2002年已经从起初的几十亩发展到了1000多亩,到 2010年更是发展到了4000多亩。

  “当时的大葱价格一直非常平稳,一亩地收入保持在7000~8000元,大部分都卖到周边的杨凌、咸阳、宝鸡、西安等地市场。”郭新建说。

  郭新建回忆,到了2012年,国内大葱价格大幅上涨,达到历史最高价。当时漠西大葱地头收购价达到了2.4~2.8元/斤,一亩地收入超过1.5万 元。大葱的高效益让葱农尝到了甜头,导致全国范围内大葱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光漠西社区一年就多出了1000多亩,这最终导致了现在供过于求的现状。目前, 不止漠西社区,在全国其他大葱产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批发商:不知道这里的产量有这么大

  夹道村村主任郭撑军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漠西社区大葱种植非常分散,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作组织,产地和市场信息不对称,一旦市场行情不好,缺少应对的措施,就会造成滞销。

  在离乾县不远的咸阳市新阳光蔬菜批发市场里,常年从事大葱批发生意的客商罗创国说,好多客商都不知道乾县漠西社区的大葱有这么大的产量。目前,批发市场里的葱主要是山东的。

  郭撑军说:“这次滞销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下一步夹道村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闯市场;通过打造‘漠西’牌大葱,不断扩大市场知名度。”

  漠西大葱的滞销也引起了乾县农业部门的重视。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齐纯立表示,农业部门要通过信息沟通让农民能够了解市场销售渠道、销售方式。此外,还要指导群众适度规模种植,提高产量和品质,“让大葱在明年不会出现今年这样的情况。”
 

 

  福建漳浦大葱 10年间多次滞销

  
       3月以来,在全国春季大葱主产区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早葱面临10年来最低价。4月中旬,当地的中季大葱进入采收季,大葱行情有所好转。

  目前中季大葱每亩预订价超过了800元,最高能超过1000元。据赤湖镇前张村葱农陈景龙反映,去年开市时一亩价格能到三四千元。

  “加工企业收购价为每公斤0.2元,算上加工与中间成本,尚能保本。农民仍亏本,但总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失。”漳浦县农业局经作站主任庄文彬说。

  漳浦全县大葱面积有5万多亩,保鲜大葱出口量占全国的45%。

  漳浦并非首遇大葱滞销。过去10年间,至少上演三四次。赤湖镇副镇长郑建华对2009年的滞销仍记忆深刻:“当时适逢金融危机,海外订单锐减,葱价跌入谷底,基本与今年持平。”然而,彼时赤湖大葱种植面积仅为目前的一半,情况并没有如此严重。

  庄文彬表示,历次滞销并未积累有益经验。边清理存量边等待市场回暖,仍是应对常态。政府不乏引导,但“全民皆葱”的现状终未转变。

  今年大葱滞销后,当地启动了应急机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大葱主产区进行技术、价格、销售等信息指导,并及时掌握全县大葱产销情况。每天将最新行情在漳浦电视台上滚动播出,并持续到5月完成采收。3月中旬,漳浦县领导率队到赤湖镇调研,研究解决季节性蔬菜滞销。

  漳浦县农业局经作站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葱农扩大规模致产量过剩,价格下降。为节约成本,部分葱农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种植,抢占国际市场。蔬菜种植大户陈启泉建议,漳浦是全省的蔬菜种植大县,还是供港蔬菜基地,应建立上规模的蔬菜集散批发市场,将客商引进来。

  当地也试图建立长效机制。首举是将于5月成立县蔬菜协会,致力在全县建起技术推广、价格行情、市场营销等信息平台。其次,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立61座总占地4万平方米的冷库,已争取600多万元。

  在庄文彬看来,在供过于求的市场大背景下,调品种、理结构更显急迫。从去年开始,当地逐渐引导农民种植台湾莲雾、黄秋葵等农作物。在今年3月的漳浦大 葱行情研讨会上,他提出,应砍去当前种植面积的40%,改种胡萝卜、白萝卜、甘蓝等品种。他认为,当地农民多有种植经验,转产难度不大,症结在思维定势, “他们认为行情几年不好,下一年就能好起来”。

  另一种思路是发展深加工。“大葱富含天然抗生素、蒜素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钙、镁、铁、硒等营养成分,若能进行食药用开发,对漳浦大葱而言是雪中送 炭。”郑建华说。然而,目前国内鲜有此类研发。在赤湖镇,仅有两家企业生产方便面蔬菜包,原料主要是大葱尾部,产量消化极有限。
提高良种自主权也是当务之急。当前,漳浦大葱主要品种为日本“天光1本”。一亩地得花费种子费约200元,成本居高不下。

  有业内人士提出,台湾的经验可作参考。台湾宜兰县三星乡将葱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跨界休闲旅游、高端餐饮等领域,创出特色品牌,有效规避了恶性竞 争引发的菜贱伤农。但庄文彬认为,将一产与三产结合对运营经验与人才配备要求很高,发展深加工、将一产与二产结合是目前的最好出路。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