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致富经

甘肃平凉:小康路上的“铿锵脚步”

2015-10-30 17:59:55   

 

  一川两塬、三大贫困片带,这是平凉市崆峒区无法回避的自然现实。

  由于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上山区群众因灾、因病、因学致贫问题突出,要想脱贫,谈何容易。欲富不能,崆峒区的山区群众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吹响后,崆峒区干部群众精神为之一振,区委区政府立下军令状:年底完成87个贫困村1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使贫困发生率降到8%以下,在平凉市率先实现基本脱贫。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崆峒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脚步铿锵,奋力前行。

  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精准扶贫效益最大化

  10月15日,秋日午后的一抹阳光把一片金黄涂在了关山深处的山峁沟梁。地处崆峒区南部山区的峡门回族乡颉岭村移民安置点上,人来人往,喜气洋洋。漂亮的新房子盖起来了,人们忙着整理庭院、布置家具,迎接美好生活的到来。

  “尤其是路通了,大伙儿致富的信心就足了。”村委会主任马文成说,“村里人从土窑洞、土坯房搬进了有路、有电、有水、有太阳能的小康屋,梦里都能笑醒。”

  弯弯曲曲的山路是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拦路虎。为此,崆峒区提出了“挪穷窝、拔穷根、修富路、奔小康”的思路,以此为决战贫困的突破口。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崆峒区决定对颉岭村77户贫困户进行集中搬迁,统一修建3处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了水、电、路、太阳能等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建设养殖小区4处,建成单列式牛棚60座,配套建成青贮池60座,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脱贫、持久脱贫。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会战中,崆峒区针对南北二塬贫困乡村地域相连、情况相似的实际情况,先后整合各类资金4.3亿元,全力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同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整流域整片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共建共享,整体脱贫摘穷帽,实现了精准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推动产业引领,激发扶贫开发内生动力

  峡门回族乡颉岭村村民马广东,这几天正忙着青贮饲料,他想趁着天气好,把7头牛今冬明春的“口粮”储备好。

  “以前我们居住在偏僻闭塞的大山深处,没有什么致富产业,只能耕种几亩小麦、洋芋糊口。”马广东说,“现在我们搬出了大山,政府指导大伙儿种植地膜玉米,还为我们争取扶贫产业贷款,给我们发展养牛产业带来了机遇,今年我打算多养几头牛。”

  没有增收产业,脱贫就是一句空话。

  崆峒区区长赵小林告诉记者,传统的农业生产把农民群众束缚在了黄土地上,部分贫困户只能“等、靠、要”,长期不能脱贫。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崆峒区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帮扶来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

  崆峒区按照“塬果川菜全区牛”的产业扶贫思路,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北部塬区果产业整塬推进、设施蔬菜整川推进的“三大工程”。目前,全区已建成规模肉牛养殖小区118个,年底肉牛饲养量可达到41万头,果树经济林、设施蔬菜面积可达到17.2万亩、1.93万亩,种植油用牡丹4000亩,特色产业收入将占到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同时,依托崆峒山等旅游景区,以旅游专业村建设为带动,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为了解决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的问题,崆峒区先后引进平凉华信益生等27户企业,在11个乡镇24个贫困村投入资金2.9亿元,参与肉牛养殖、果园和蔬菜基地建设。同时,累计流转土地12.58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0个、家庭农场105个,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产业经营与市场信息的有效对接。区上还实施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已向2205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放贷款1.1025亿元,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和马广东一样,崆峒区的贫困户一手牵着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手牵着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在打好“山区群众种好玉米养好牛,川区群众种好果菜、发展特色旅游”的精准扶贫翻身仗中,各显其能。

  强化能人示范,培育多元化精准扶贫主体

  白水镇段堡村的段维洲,1998年下海办企业,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致富能人。今年,段维洲主动回乡创业,在段堡村投资1100万元建成高标准蔬菜种植连栋拱棚9栋,种植各类天然绿色无公害果蔬45亩,投资645万元建成学生营养餐配送基地和加工车间。建成康泰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先后安置周边村农民群众340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10余人。

  今年,段堡村贫困户段宗统夫妻被招聘进康泰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工作,夫妻俩月收入5000多元。段宗统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尽职尽责,工作出色,基地建成后,当上了学生营养配餐中心主任。段宗统告诉记者:“如今,我们白天在家门口上班,双休日可以在家务农,不仅收入稳定,而且到年底就可以稳定脱贫。”

  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崆峒区注重发挥能人示范作用,不仅给致富能人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大平台,也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向社会化扶贫方向纵深发展,“催化”贫困户向能人看齐,实现能人带“能人”的辐射效应。

  与此同时,在积极创新完善社会化扶贫机制,大力培育多元化精准扶贫主体的过程中,崆峒区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光彩事业”等社会精准扶贫活动,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了众手共举精准扶贫旗帜的氛围。

  崆峒区扶贫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全区有105户民营企业与105个贫困村主动结成帮扶对子,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先后向贫困村贫困户投入总价值544万元的资金、物资,改善基础条件、优化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新动力。

  崆峒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正在改写着山区群众贫困的历史。崆峒区委书记陈铎说,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好、整合好、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针对贫困突出问题,准确用力,攻坚克难,才能率先在平凉市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hu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