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9 14:09:5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潘少军
作为四川省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成都市大邑县把农业标准化当成破除农业发展瓶颈、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金钥匙”,抓出了模样,也抓出了甜头。“现在抓标准化,正当其时。”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杨卫华表示。
让农户少走弯路多挣钱
过去,大邑县曾被称为“食用菌之乡”“肉用鸽之乡”……但生产中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都不高。如何让这些产品做大做强?大邑人经过探索,发现了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
“刚开始我觉得很奇怪,只有工业才搞标准化,农业能搞出什么名堂?”成都佳源大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成钢表示。他曾在成都的一家企业当技术员,如今在大邑县租种350亩土地,此前曾拒见政府派来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技术人员。
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看法。刘成钢种植的澳洲甘蓝因受病虫害和水灾影响,产品大小不一、坑坑洼洼,这两年的产量低、品质差,成都的饭店和酒店都拒绝购买。“没想到,当我按照标准化推广技术人员推荐的办法,仅仅将设置在菜田中央的防虫板,按标准规定的间距均匀布置,把排水沟深度按标准加深后,不花1分钱,竟然把问题解决了。”
“没想到,标准化带来的好处这么大!”大邑县韩场镇青龙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正平介绍说,他在葡萄园的道路上搭顶棚和加种顶架葡萄,每年增收近30万元;田间搭棚的收益就无法计算了,没了虫害、天灾影响;葡萄颗粒大小一致,卖相好、卖价高;还可以种植早、中、晚熟等多种产品。
标准化对于防范农业风险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刘成钢表示,“接受专家的指导后,我们先后制定了数十个自己的企业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有力地防范了各种风险。”
大邑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局长刘建军表示,农业标准化,让所有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少走弯路,通过统一生产、统一品牌,获得市场议价权,保护了农民经济利益。
抓点带面,“农标”落地生根
没有政府主导,标准化就成了“无头苍蝇”;没有市场化助力,标准化就成了“无源之水”。
2013年12月,经国家标准委审定,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获批创建全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为统筹相关工作,成都市质监局和大邑县联合成立了大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成都市质监局调研员朱幼红担任“农标办”主任。
标准化建设,涉及质监、农业、林业、环保等十多个部门,没有这些部门通力协助,许多工作寸步难行。于是,“农标办”从6个相关部门抽调6名业务过硬的工作人员。一切,都顺风顺水了。
抓示范才能树标杆,突破点才能带动面。大邑坚持“分批打造、逐步推进、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思路,按照“组织机构标准化、企业标准体系化、生产记录规范化、生产作业手册化、核心标准展板化、制度职责上墙化、标志标牌统一化”的七化措施,开展了示范点的标准化建设。
抓农业标准化,效果显著。截至目前,大邑县累计建成30家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农业标准覆盖率达85%以上,标准实施率达80%以上。近年来,大邑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企业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大邑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才开展了3年,已经打造了30个龙头企业示范点,并由点到面展开,涉及全县主要的农业项目;再有3年,将可覆盖所有农户,形成大气候。”朱幼红表示,农业标准化工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开放性,需要深入探索其内在规律,不断加以创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