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致富经

陕西宜君农民画绘就致富新路

2016-07-18 16:26:4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任学武

  原标题:“我的未来不是梦”

  “去年,来自德国的艺术团队来宜君购买农民画,我创作的15幅作品被他们全部选中。”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年63岁的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农民画家杨秀勤,平日里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种地、看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小喜欢剪纸的她被宜君县文化馆“挖掘”了出来,参与农民画和剪纸的创作,短短几年间,她已成为宜君农民画的创作骨干。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结合部。相传,因适宜君王避暑而得名,县域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仰韶文化遗址、战国魏长城遗址、北魏石窟、中国美丽田园——哭泉旱作梯田等。这里的农民画历史悠久、声名显赫,有着“东方毕加索之作”的美誉,它是宜君民间艺人在吸收民间剪纸、刺绣等艺术基础上,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宜君乃至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一种绘画艺术,多为善于剪纸的农村妇女所绘制。

  据宜君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赵联强介绍,近年来,宜君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农民画、剪纸的商品化发展道路,县域内的农民画、剪纸工艺品门店已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据统计,目前,全县有500多人从事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品的生产。

  “这一切得益于宜君县旺盛的旅游市场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宜君县金剪刀剪纸艺术公司的王秀清透露,她的剪纸、农民画作品不仅在铜川市及陕西省内屡获大奖,而且已经远销国外,年收入达4万余元。“我的艺术未来,已经不再停留在梦想阶段,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王秀清坦言,自己之所以发展得如此顺利,得益于宜君县文化馆组织的各类农民画培训和提供的相关服务。由于家境困难,宜君县文化馆不仅让王秀清免费接受农民画培训,所有绘画材料也都由文化馆无偿提供。

  “宜君农民画虽然有着浓厚的绘画传统,但身为画家的农民没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只是在农闲时才放下农具、拿起画笔。如果不加以培训,农民的艺术素质就很难提高,作品质量也很难保证。”宜君县文化馆馆长张雯说,近年来,以县文化馆为主要培训阵地,宜君县每年都会举办2至3期农民画、剪纸艺术培训班,并通过农民画、剪纸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的“四进”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农民画、剪纸创作、展演、展览、竞赛、交流等活动。据统计,自1982年举办第一期农民画班起,宜君县现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50余期,培养骨干80多人,受惠群众3000多人(次),创作作品1200余幅,对外交流展出180余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民画、剪纸的创作队伍中来。

  “1998年到2014年间,宜君县曾先后3次被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农民画、剪纸两种文化资源命名)。农民画已成为宜君县乃至铜川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引导和鼓励宜君农民画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中。”赵联强说,今年以来,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全面普及、形成产业”的思路,宜君县以六大文化惠民提升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截至目前,先后投资1100万元建成了6个乡镇文化站、1个重点镇文体中心和资源共享工程、1个县级支中心、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78个村级服务点,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从2013年起,宜君县每年都会下拨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文化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民间文化艺术的推广、普及等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了宜君农民画产业的发展,农民画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途径。”赵联强说,最初,宜君县的农民画、剪纸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每户平均年收入大概几万元。近年来,宜君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民间文化艺术品的创作研制开发、销售和保护工作,县域内涌现出以杨秀勤、孟润凤、王秀清等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领军人物和宜君县欣盛民间艺术作品开发有限公司、宜君民间艺术家协会等社会力量,不仅为宜君民间文化艺术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宜君农民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产业蓬勃发展。

  如今,农民画成了宜君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之一。走进宜君县,从县城到农村,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能剪,个个会画,他们在民间艺术的海洋中陶冶情操,在民间剪纸绘画艺术中传播快乐。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