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村位于昆山市周市镇东北部,东邻太仓,北与常熟蒋巷村毗邻。村域面积5.4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31个、农户827户,户籍人口2675人,外来人口近6000人。市北村村民集中居住,形成四个新型农民住宅小区。多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中国特色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幸福乡村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市北村群策群力,在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群众幸福指数、基层建设方面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创建和谐美丽幸福的乡村之路,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4年5月3日,胡锦涛同志视察了市北村党建和农村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2012年5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市北走访调研城乡统筹和基本公共服务情况,他赞许道:“市北村走在了全国前列,是高水平小康了!”市北村是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的创先争优联系点,他曾在2010年12月29日叮嘱:“市北村在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后,还要在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建成现代化新农村”。
2015年4月11日,市北村作为苏州市“十大幸福乡村”,走进苏州观前街玄妙观,进行了展示活动。
一产稳村、二产兴村、三产强村
市北村始终坚持“一产稳村、二产兴村、三产强村”的总思路和“跳出市北、发展市北、壮大市北”的新理念,把握机遇,用足用好各级涉农政策,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一产稳村。以市北金针菇产业基地和高效农业种植基地为代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成近800亩传统种植与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创新推进市北农场的规范化建设,规划建设500亩绿色粮油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产兴村。积极引导村域内56家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拓宽发展门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实现转型发展。同时,与辖区内30余家民营企业签订“村企挂钩”协议书,推行“村企联动”,帮助村民就业。
三产强村。充分利用昆山商贸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不断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建设了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和商业用房等,对外租赁。2012年投资近亿元,兴建了17层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市北大厦”。2015年,大厦正式启用,商家相继入驻,通过租金收入每年可新增村级可支配收入1000多万元。
四处洁净、四季有绿、四时鸟鸣
基础设施实现“五化”。市北村投入3000万元,完成占地面积50亩的市民广场和占地53亩的农民公园建设,广场和公园内健身和休闲设施齐全,成为村民开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休闲聊天的公共场所。投入1300万元,完成农贸市场建设,市场内设有120个营业性摊位,各类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齐全,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在完成全村改水改厕的基础上,投入70万元,新建7座公厕。投入100多万元,完成了自然村道路的硬化建设和5座桥梁的修建、翻建。目前,市北村全面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绿化、屋外美化、夜晚亮化。
环境整治多管齐下。全村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清运,在农民集居区、公共场所、主要路段、自然村庄配放垃圾桶300多个,建立保洁员和监察队伍,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加强农民集居区物业管理,确保区内通道路面清洁、房屋外观整洁、车辆停放有序。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自然村庄的环境整治,新增村庄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投入110万元,完成8公里河道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达到水清岸绿;全村河道水面实行专人管理,清捞漂浮物。投入200万元,完成四个农民集居区的生活污水入网接管。
落实长效机制。完善领导责任制度,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完善。健全村级物业管理机构,强化村级物业管理队伍。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牢固确立“共创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理念,形成人人参与共创活动、人人珍惜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如今,市北村已成为四处洁净、四季有绿、四时鸟鸣的“大花园”。
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市北村民已走上了“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的幸福之路。
村民收入多元。市北村以三大经济合作组织为平台,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的规模经营,扩大富民合作项目,变村民为“股民”。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提高村民的技能素质和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全村共有劳动力1500人,就业率达99.8%。农贸市场部分商铺面向村民优惠招租,促进村民创业和增收。同时,抓住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机遇,全面实施“三集中”和“城乡八个统筹”,率先推行“五道保障”、“八业富民”和“八项福利”,带头结对帮扶,实现共同致富。
村民保障多重。市北村多措并举构建村民的多重保障网,推进城乡一体的居民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目前,村民的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8%;所有村民都享受到了免费的医疗保险,大病报销不封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教育设施、文化活动中心、自然村落健身点、公交路线等一系列工程,确保村民享受到均等化的优质服务。开展“解小事”工程,围绕昆山“五有”工程的目标要求,梳理出事关村民幸福生活的50件事,通过“乐仁学校”、“道德讲堂”、“尊老服务”、“党员义工”、“幸福铃”、“结对帮扶”等活动,补小、补细、补满,从点滴做起,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村民生活多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扩大“幸福市北”品牌影响力,营造善爱、和谐的人文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尉州文化广场、市北文化活动中心,建好幸福市北文艺队、市北舞狮队、老年门球队三支文体团队,做到每周演出赛事不断,使村民由配角转为主角,由观众变为演员。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载体,同时组建读报、送报“党员义务队”,为每个农户订阅一份报纸、赠送一份村刊,大力倡导“崇尚学习、传承文明”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