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致富经

“第一县”村庄发展报告之长云村

创新集体合作经营方式:农场+支部

2016-06-24 14:15:10       来源: 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作者:闫滕滕 朱明亚

  长云村地处昆山市锦溪镇的北部,位于美丽富饶的万千湖畔。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有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530户、总人口约1756人。

  长云村作为一个纯农业村,长期面临着土地如何有效经营、农民群众收入水平如何显著提高的难题。本着“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百姓满意”的目的,长云村于2012年开始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农地集体合作经营,采用入股农民按包工定产办法参与生产的方式,启动“长云合作农场”建设,退塘还田,走集约化的经营道路。

  建合作农场 集约化经营

  长云村耕地面积为2236亩,其中由合作社种植2100亩。面对大面积的粮田种植管理,长云村成立集体合作农场经营管理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担任组长,村主任、社长担任副组长,根据农场实际情况,划南、北两个工作片区,各位村干部挂靠到所属工作片区,实现管理人员网格化。

  管理人员采用聘用方式,通过张贴公告、公开报名,最终从体检合格者中投票决定录用了9位灌水员、1位农机手。在经营方式上实行包工定产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定产,并签订两季灌水员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奖赔机制。

  在劳务用工方面,男不超过70周岁、女不超过65周岁,且有意愿参加劳动的群众均可参加,既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又能帮助弱势人员就业。管理领导小组从灌水员中选定一名男工和一名女工分别负责对男女工人进行派工管理,完善考核制度,由村干部每天凭工种发放凭证,每月按时结算工资,全年发放人工工资约120万。

  3年实践证明,合作农场不仅具有生命力,而且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合作农场使得“让更少的农民,耕种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收益”成为可能;使经济、生态、政治效益有机统一,全面提升。

  “长云农场”集体经营模式的运转,不仅解决了过去原承包户转租转包带来“短期行为”、“随意经营”、“拖欠租赁费”、“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以及“田头乱搭乱建”等问题,而且卓有成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长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2年的268.94万元增至2015年的935.9万元,可支配收入达649.58万元;土地流转金由2012年的每亩750元增至2015年的1050元,增幅近50%。部分“50”、“60”人员,通过参加示范方农业劳动结算薪酬,全年每人可增加工资性收入约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2.1万余元,增至2015年的2.9万余元,增幅达36%。

  2012年开始,长云村实施基本农田标准化改造,进行了土地平整、道路硬化、灌渠铺设等工作,通过3年时间完成农业高效示范方水利工程建设,统一布局,形成连片良田,更加有利推广秸秆还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村里在农田里种植了图案色水稻,用不同颜色的水稻呈现出花卉和“田园都市”文字样式,通过尝试种植彩色水稻,将传统农业和观光旅游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展示了长云村绿色生态的田园生活。

  村集体经营模式杜绝了转包、转租现象发生,也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近年来,长云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生态村”、“苏州市民主法治村”、“昆山市文明村”、“昆山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昆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把支部建在农场

  在农场建设过程中,长云村本着“把支部建在农场”的思路,探索通过“农场+支部”的模式,提升农村集体合作农场经营水平,实现场强、百姓富。

  “农场+支部”的实践探索意义重大。一是搭建了党员服务群众平台。长云村建立农业合作社党组织,通过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指导、政策扶持等服务,有效引导了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生产一线流动,有效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扩大党在基层农村的影响力。二是同田劳动搭建干群融合平台。通过合作化经营,构建了村干部参与统筹协调的运营体系,让村干部与群众能够在田间地头共话桑麻,真正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百姓。三是共商农事搭建群众参与平台。依托农业合作化经营,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广泛参与到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活动中去,村党组织为群众提供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并引导广大党员、社员积极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文明新风培育以及基层维稳等工作建言献策,实现农业合作社发展和党建工作的互动互促。四是共话家常搭建干群交流平台。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下村干部和群众肩并肩一起干农活,村民更愿意跟村干部聊真心话、贴心话,村干部也对民情民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执行“三解三访三促”、“农村干部基层大走访”、“百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百户困难家庭”等干部走访制度时,老百姓的门容易进了,心结容易解了,进一步发挥了走访制度的功效。

  “农场+支部”进一步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村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挽起裤腿、拿起农具,与群众同劳动、同起居,从情感上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集体经营的利益共享模式,让干部群众变利益相关方为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农场+支部”也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好的干群关系成为生产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干部的亲和力和公信力不断得到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致富、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热情。“农场+支部”还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下,以机制倒逼农村基层干部责任心、事业心,强化党员干部对农村群众的关怀和服务,尤其对基层党建“一把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强化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担当精神,也为广大农村青年、特别是为进村大学生提供参与农业学习、实践和锻炼的全新舞台,从整体上提升了村干部的农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长云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肯定,2014年,其模式在锦溪镇全面普及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政治和社会的综合效益。它稳定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增强了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2014年,锦溪镇村级总收入由同比的7028万元增至8451万元,增幅20.2%,其中农地股份合作社净增1160万元。通过农地合作化经营,让更多普通农户携土地入股合作社,共享土地经营效益增长红利。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