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李村是西北甘肃平川区的一个小村庄,没有人声嘈杂、车来车往的繁华都市印象,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江南小镇的婉约细致,但在我的记忆里,她依然刻画出一幅独具西北风情特色的画境:
清澈亮丽的蓝天白云,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零星散布的泥土院落,或是赶上西斜的太阳,黄里透着红,霞光烂漫映衬整个村庄;或是赶上西北的大风,利落呼啸刮过黄土岗,扬起阵阵风尘,落在盐碱荒滩里。
繁星满天的夜色苍茫,幽暗深邃的山坡沟壑,或鸡鸣,或犬吠,迎着东方山顶的第一缕晨光,赶着毛驴与一声苍劲的秦腔,耕田山里;或翻山,或攀岩,卷着泥土地里熟悉古朴的乡土味,背着书包与望出大山之外的眼睛,读书方外。
这或许是一个诗人才该有的情怀。在外漂泊二十多年,我总是“逃离”这片亲切而又充满痛苦记忆的村落,如今,她却成为西北“美丽乡村”的一个代表。
从“不毛之地”到“美丽乡村”
在父亲的记忆中,这里原本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深可及腰的青草随意摇曳,野菊花漫山遍野地鲜艳,奔跑的羚羊与出没的野狼,都成为父亲对于这片土地最美的记忆;然而,在我记事起,当“植树造林”的号召被分田分地垦荒养殖的行动洗劫后,原本就贫瘠的土地开始变成“不毛之地”了,除了地里的庄稼外,过度的垦荒和放牧,以至于连山坡上的草根都被铲起来,成为毛驴或者绵羊的果腹之物,山沟里经过数十年艰难生长起来的白杨树木竟然被瓜分砍伐,从此,西北风刮起的时候,从山沟里可以肆无忌惮地直扑而下。
我就是在这样的记忆中耕读出山外的。虽然远在千里之外,总也能听到家乡的一些故土风情:某某家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了;某某成为处长局长了;省里的秦腔剧团在村里演出了;退耕还林和梯田改造了;某某“村长”获得区政府的先进表彰了;……
远离了灯红酒绿,黯淡了琉璃繁华,这大抵是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于农村小村落的最初记忆。由于工作的关系,走多了美丽乡村和深呼吸小城的我,依然认为文人墨客笔下抒写或定义的美丽山村是一幅静止的画或是一处世外桃源,但与我的家乡山李村无关。
信天游里的黄土高原,长征路上的红色印象。如此描述坐落在西北黄土高坡里的甘肃省平川区,这是我向任何一个外乡人解读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最好的注脚。
2010年,退耕还林的政策首先开始影响到了山李村。这片躺在光秃秃大山襁褓中的村落开始焕发了生机,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此,绿色重新爬满了山坡。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建造“万亩梯田村”成为山李村的头等大事。这时候,强壮的“村长”刘敏汉起到了主导作用,他成为村民拥戴的好“村长”。
当我带着儿时的记忆去农村采摘豆角时,发现一切都变得不同寻常了:宽敞的柏油马路直通村中,记忆中上学路上的盐碱泥地或尘土飞扬不见了;太阳能路灯覆盖了村社的道路两边,儿时黑乎乎不敢行走的山路变得明亮生动了;自来水引流到家家户户,一改以往一切靠着老天爷的水窖储水吃水的时代过去了;太阳能热水器成为每个家庭屋顶最炫的装备,一年洗不了一次澡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满足了我儿时对“美丽乡村”的所有幻想。
如今,西北小村庄的异域风光,已不再是“出卖荒凉”,“美丽乡村”山李村远不止你所能想象到的这些意象,这里不仅保有着原生态西北村庄的乡土特色,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迈向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改革日益加快,建设新农村、脱贫致富成为山李村全民行动的动力指标。
山李村在乡村建设和产业培育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村民行为美、致富产业美、民俗文化美、居民环境美等为主题着力打造“基础领先、环境优美、绿色产业、健康向上”的美丽乡村。
“硬汉村长”和“大学生创客”
山李村是一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移民村落,据说最早的一户人家姓李,故称为山李村,这里靠近古丝绸之路古镇屈吴山和红军会师的会宁,成为躺在黄土山坡襁褓中安静的一个村落。尽管受干旱风沙等的自然侵害和贫穷空乏的生活考验,但多年来,鸡鸣犬吠,邻里和睦,淳朴的村风让这里始终保持着乡亲乐居、耕读传家的风尚。今年张家的后生考上某某大学离开山门了,明年李家的伢崽考上某某大学去省城定居了。这种攀比的勇气让原本人丁兴旺的村落逐渐清净了下来。
这个时候,原本就没考上大学的后生刘敏汉在选举中当上了村委会主任。起初,村里的几位大爷还不理解,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好好的不去考大学,哪怕是去打工养家也好,当个村主任有什么好!但是,刘敏汉他自己硬要干,年轻的村民们都选他,没办法。
这一没办法就是十多年。眼看着退耕还林修成了万亩梯田,光秃秃的山坡披上了绿装;眼看着干净的自来水流到了自家的门口,老百姓喝上了放心水;眼看着太阳能热水器免费装在了屋顶上,从来不洗澡的娃娃开始梳洗得油头粉面了;眼看着柏油路从村外通到村里,在明晃晃的路灯下,星空更加美丽;眼看着大棚种植可以吃上新鲜菜,眼看着养牛养羊带动了四邻八方。
刘敏汉越发“彪悍”了,意气风发地带领村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广农业科技,引进日光温室技术,种植各种蔬菜(辣椒、茄子、番茄等),栽植各类经济作物(小杂粮、菊芋、中药材等),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但是,硬气的村长也有焦躁的时候。他知道,这里天然的有机食品和牛羊肉,绝对是城市里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如何让村里的苦荞面、土豆粉、羊羔肉等等好东西能够搬到大都市的餐桌上来呢?
2011年,在杭州一家企业做了四年营销经理的魏轶广回来了。这是山李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第一人。他一头扎在山里,种田犁地,养羊放牧,看起来他跟任何一个没有读过大学的农家孩子一样,不争不闹。但细心的人发现,他开始包装设计农家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对外销售了,甚至在淘宝上建立了自己的商铺,开始电商销售了。
春风正浓,又是一年春播时。无论风烟变幻,这一切的变中都传承着一种追逐美好生活的精神,都孕育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或许,某一天,当我们这些游子回归故里,看到的是繁华之后的另一个繁华,这种繁华带着儿时的记忆和熟悉的味道。
(魏玉祺,作家、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