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3 12:32:49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毛海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跑得慢,车头就得换。陕西省宝鸡市近年来针对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后进村,采取“调干部、化矛盾、办实事”的“九字方针”整顿村党组织,把一大批办实事的干部任命为后进村的“第一书记”,大大加快了全市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村民们开始觉得生活有了大盼头。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有705个贫困村、30万贫困人口。这些比较贫困的后进村,不少村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很多干部不作为,村民之间矛盾多,脱贫致富遥遥无期。
宝鸡市委常委、副市长马赟对记者说,到后进村要当好“一把手”的“第一书记”,至少需要两方面的素质要求,一是有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二是个人要廉洁、公正。成为“第一书记”后,首先是要看这个村子有没有矛盾纠纷,对于群众意见大、上访频繁的村子,要尽快下大力气“化矛盾”,维护好农村稳定的大局。然后,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切入点,为群众“办实事”,尤其是要着力解决一些村子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缓慢的问题。
记者在宝鸡一些村子采访发现,宝鸡市向后进村选派“第一书记”的做法,现已初见成效。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冯家塬村有1200口人,村民们不仅收入低,而且长期以来连口干净水也吃不上。新上任的“第一书记”冯广平到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上级部门争取140多万元资金解决群众吃水问题。看到干部真的要办实事了,村民们开始觉得生活有了盼头,对将来村子的发展也有了信心。
“村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最末梢,群众感受共产党是啥样就是看这些村党组织。”宝鸡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副科长索炳辉告诉记者,宝鸡市整顿后进村的工作目前进展特别快,一些村党组织长期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开始大范围、实质性地得到解决。同时为了让更多老百姓需要的村干部留在农村,宝鸡市开始探索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制度。如宝鸡市凤翔县率先在全市出台了村干部补贴实施办法,根据村干部的业绩发钱,干得最好的村支书一年补贴可拿到18390元,60岁以上的离职干部还可拿到一定的养老保险补贴。这些钱虽然比不上公务员,甚至不如在一些大城市打工的收入,但是已让一些想扎根农村干事的村干部看到了希望。
在新的“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宝鸡市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今年上半年6.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宝鸡市扶贫办主任高锁扬说,宝鸡市计划到2017年将在陕西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目标,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一起进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