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3 13:56:44
一片叶芭蕉就是一首诗词,一片芭蕉叶就有一种情怀。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杨柳枝枝月,芭蕉叶叶风”“闲斋几日黄梅雨,添得芭蕉绿满庭”“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添清景,疏韵入芭蕉”“东风一夜芭蕉绿,亦似含愁卷半心”……
历代的浅吟低唱,使一片片芭蕉叶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有一个称之为“芭蕉”的如诗如画的黎族村庄。
今年10月中旬,国家农业部揭晓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榜单,白沙芭蕉村以“特色民俗村”跻身其中,成为海南西部本年度唯一入选者。
黎锦黎陶,民族韵味浓郁
近段时间,记者慕名赴芭蕉村探访。在村口,正遇见村民们做入村大门建设的收尾工作。大树造型的建筑,中间镌刻着三个红色大字“芭蕉村”。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商务局局长赖伟说,村门造型之所以是大树,有两层寓意:一是黎族人民长期居住在深山,以大树为形象,体现了一种生态文化;二是芭蕉村作为乡村游的重要景点,寄寓着将这个黎族聚居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长成“参天大树”的希望和愿景。
走进芭蕉村,只见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全新民居,既包含着民族文化元素、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在每幢楼房上,都镶嵌着“大力神”图案。该县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工作的李少荣说,“大力神”是黎族的图腾,村民们认为能护佑他们平安吉祥。
芭蕉村委会副主任洪文定告诉记者,每逢农历三月三,黎族都举行隆重的庆典,青年男女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在鼓笛齐鸣之中起舞同欢,对歌传情,互诉心扉,老人们则举杯同贺。
生生不息的芭蕉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许多劳动工具,现在已然成了艺术品。
在芭蕉村委会的客房里,记者看到,墙壁上悬挂着编织精美的黎锦,桌子上摆放着制作考究的陶器。这些陶器各有用途,有的栽植着花草,充满了勃勃生机。村委会陈列室里,摆放着若干个竹器,有圆盘、圆筒形的,系着挂绳,可供挎在肩上盛装物品。李少荣说,这些陶器都是芭蕉村民前几年烧制的,黎锦也是他们自己编织的,尽管品种多样化,但上面都有“大力神”的图案。
洪文定说,这些手工艺品,受到了不少游客的青睐而抢购。
“白沙芭蕉村作为‘特色民俗村’,名不虚传,我以后还要带亲友们来这里游玩。”来自江苏的游客黄群强离开芭蕉村时,在微信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并传了一个笑脸表情。
特色美食,游客乐不思返
邦溪镇党委书记李之雄说,芭蕉村是黎族哈方言的一支,向来襟怀坦荡、真诚团结,不存嫉妒之心,且热情好客,在相互往来中,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客人以最好和热情的接待。
这种友好与热情,在芭蕉村的美食文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糯米酒。游客走进芭蕉村等黎族村庄,村民们会以竹筒装的糯米酒相敬。别小看这种酒,那可是难得的好酒。一饮而尽吧,因为它能舒筋活络、强壮体魄。而酿酒剩下的糟粕,再加上红糖、红枣和生姜熬煮,是妇女极佳的补品。
——鱼茶。虽然被命名为“茶”,实际上和我们平日里喝的红茶、绿茶等毫无关系。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时柔软且稍韧,让人气爽神清、五内透明。因此,鱼茶有“一次怯之,二次适之,三次瘾之”的生动而深刻的说法。
——雷公笋。黎族人多将雷公笋鲜嫩杆茎用洗米水腌制,或拌炒鱼肉,味酸质脆、肉嫩鲜美、消食去腻,是白沙山区的“绿色食品”。这样的特点,让雷公笋与黎族崇尚绿色生态的内在特质,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黎家酸菜。这种酸菜是黎族餐桌上的独特菜肴,与我们常吃的酸菜也不一样。它有一个很别致的外号,名叫“南杀”。常吃“南杀”,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和身体内的杂质。尤其是黎族砍山栏,收拾焚烬余杂的劳动时,灰尘冲天,吃了“南杀”可排出被吸进肺部的尘埃。
除了这些,芭蕉村还有很多令人难忘的黎族美食。
自然禀赋,有山有水有温泉
白沙芭蕉村依山傍水,占据了天时地利,颜值越来越高。
谓之有山,因为村后倚靠高高的芭蕉岭。漫山遍野,长着芭蕉而得其名。横亘而出的芭蕉岭,草木葳蕤,山花烂漫,清香四溢。
谓之有水,因为村里既有温泉也有水库。村旁的南班温泉,从石壁缝隙里涌出形成石底水潭,常年保持在40℃。村前的芭蕉水库水面有660亩,库容量280万立方米。
山之阳刚,水之温柔,使芭蕉村的人们“集体无意识”般地传承这样的性格特征,保留着独有的特色民俗。
为了既保留这种特色民俗,又能保护性开发与传承,早在2012年初,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将当时只有1户平房、其余为茅草房的芭蕉村列入“美丽乡村”计划之列,为芭蕉村每户修建了143平方米的二层具有黎族风格的楼房。
整村推进的芭蕉村,在民俗风情与山水资源结合开发进程中,正向我们款款走来。目前,芭蕉村已启动休闲农庄建设,项目总投资1460万元,打造集住宿、特色餐饮、自驾游、自行车绿道、休闲度假、垂钓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园区。届时,芭蕉村将成为邦溪乡村旅游的首站。
“黎族织锦、树皮衣、钻木取火和酿酒、鱼茶等旅游产品及其技艺,让我们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更是有了底气。”洪文定自豪地说。(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陈志强 通讯员 何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