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 10:24:06 来源: 新华社 作者:李双溪
“校长可真不怕丢磕碜(丢脸),四处化缘,桌子椅子、电脑、校服、操场都是要来的。学校也不是他自己家的,怎么放得下那张脸?”学生家长衣宝华说。
他口中的“磕碜人”——吉林省长春市乐山镇长红村希望小学校长付大华却不以为然:为自己要东西丢人,为孩子们“化缘”不丢人。
12年前,付大华刚调到这里不久,开始第一次“化缘”。他跑到长红村委会,把学校的情况“掰开饽饽说馅”:长红村希望小学,属于村管校,没有资金投入,学校的黄土操场,一下雨就成大水洼。全校200多个学生出去活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全校教师挖水沟排水,连个活动场所都没有,孩子们能有好身体吗?
村主任批了40车石粉,付大华带着20多名教师,用手推车运石粉铺操场,干了整整一周,水洼填成了平地。
10年前,为了给全校学生换一批二手桌椅,付大华张开嘴,迈开腿,把“化缘”扩展到长春市区,放下尊严,挨个学校“叫门”。
付大华见到长春市125中学校长,说农村孩子用的是破桌椅,残缺不全,钉子都露在外面,结果得到100多套旧桌椅。他雇车把桌椅拉回去,又请人翻修一新。
孩子们用上了“新桌椅”,付大华又起了“攀比心”,看到城市里的学校开设有微机课,农村学生连电脑都没见过。他也想给学生们开微机课。
8年前,付大华跑遍市里的学校,终于从龙子心希望学校要了20台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城市学校的微机从“大脑袋”换成了“液晶屏”,但农村的学生还没摸过电脑。他花300元从科技城雇人把“大脑袋”修理一番,成立了乐山镇村小中的第一间微机室。一上微机课,孩子们都争相跑进教室,两人1台电脑,轮流“摆弄”起来。教师柴景春说,当时还不敢想能连上网线,用上电脑已经是农村娃娃的幸运了。
7年前,长红村希望小学由村管校转变为区管校,资金开始由朝阳区教育局划拨,校安工程加固了校舍,将砖平房改成钢筋结构的抗震房,地面铺上红砖甬道,种上四季花卉,修建了白漆围栏,校园内外焕然一新。
4年前,“付大华还不消停,惦记起校服的事,农村孩子穿什么校服啊?”有些家长担心学校要收费。但付大华没有向学生伸手,他有自己的心思:农村生活好了,部分孩子也开始比穿名牌。让孩子们穿上校服,就能停止攀比,也便于他们上体育课。
不久,全校学生在电视上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他们的校长,正在对着镜头说出自己的希望:“大家给孩子们捐一套新校服吧。”长春市的慈善组织和大学志愿者通过义卖活动,为学生们购置了260套校服,一季春装一季夏装。孩子们拿到新校服,舍不得脱。
付大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渐渐发现自己不需要再四处“化缘”了。
教育局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陆续地为学校投入:砂石操场铺上了2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实验室、科普教室等功能教室相继建成;专用的教育宽带接入学校;警务室两名保安执勤巡护;大鼻子校车停在校园……今年54岁的付大华感觉很满足,现在村小的硬件已经不输给城市学校。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实施薄弱校改建项目,投入资金10.44亿元,完成校园校舍建设面积近60万平方米,落实设施设备购置资金2.34亿元,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备2套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学科工具及教育资源系统,34个县区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检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