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教育培训

农民培训办得巧 农户种地干得好

2016-01-30 18:05:58       来源: 新华社    作者:王劲玉

  新华社太原1月30日电(记者王劲玉)“你看这棵枣树上的‘小黄花’,这是因为周围山上柏树太多,寄生虫跑到枣树上,枣树产生了病变,必须打药,要不明年就结不了枣子了。”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刘家圪崂村村民刘海平指着身旁的一棵枣树说。

  说起枣树,刘海平俨然就是一位专家,除了传统的施肥、看护,连枣树得了什么病,该怎么修剪都说得头头是道。“上课时老师都讲过,要不咱一个农民哪懂这些?”刘海平有些腼腆地说。

  刘海平说的“上课”指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自2015年7月以来,临汾市陆续举办了多次关于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畜牧的培训班,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培训了新型职业农民14200名,不论是养殖还是种植,不少农民已经逐渐告别“土生土长”的传统农作方式,开始尝试科学高效的务农方法。

  在临汾市吉县陈家岭村,果农高彦成也对“科技扶贫培训班”赞不绝口。“以前种果子就想着多种树、多施肥,产量就大,结果果子质量反倒不行了,现在专家进园子手把手地教修剪、施肥,我们举双手欢迎。”高彦成说。

  陈家岭村地处黄河沿岸,村里284户农家有240户种苹果,而这种“靠天吃饭”的单一产业也因为十年九旱让这个村子一直贫困。经过“科技扶贫培训班”的培训后,农民们才意识到,除了“老天爷”,果树的修剪、疏密、枝量,果园的通风、光照、间伐等都直接影响着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截至今年1月底,这个小村子已有100多人接受了培训,尤其在果农中基本做到了全覆盖。陈家岭村第一书记加丽秀说,传统的土办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果类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而对于贫困村村民而言,一味的肯吃苦只能是把自然条件利用到极限,想要把传统行业做精做细,必须走科技化道路。

  “这可不是简单地多收三两斤的事儿,弄好了一亩果园产量都能翻番,质量还更好,精准扶贫就得这么干!”加丽秀说。

  临汾市的农民培训因为因地制宜,培训内容由农民“点菜”,政府“买单”。这样一来,农户学到了想学的技术,政府也不用发愁“用错药”,真正做到“精准”培训。

  “现在学怎么种果子,等将来产量上去了再学怎么卖果子,到那时候咱们赚的就更多了。”高彦成笑着说。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