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1 11:11:03 来源: 半月谈读者来信 作者:张贵付
近日,笔者随湖南省郴州市教育局督查组来到汝城县、宜章县等地,评估验收2015年度合格学校建设,查看了一些薄改学校和村小合格学校,却遇到了一个选择性问题:村小建设是先要漂亮的校舍?还是需培养优秀的教师?但从督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教育经费就像一块“蛋糕”,基本上“切”给了漂亮的校舍。
是把钱投向建设漂亮的校舍,还是培养优秀的老师?政府在两者分配比例时,需事先征求农村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难道孩子们真的愿意在漂亮校舍中,接受质量不高的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优秀教师问题,是眼下农村教育真正面临的困局。
校园崭新与教师老化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湖南省宜章县麻田镇杨家村小学,校舍漂亮整齐,运动场、实验室、体育器械、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一应俱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校长孙安武介绍,这两年学校投入260万元,完善了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在宜章县仍至郴州市的村小中达到了一流水平。虽然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建立起来了,但对年纪超过50岁的教师来说,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仍存在困难。
孙安武说:“村小教师大多为民办教师转正人员或招考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要么结构老化、知识面窄、教法陈旧,要么教学经验不足、敬业精神不强。许多年轻人有走心无守心,不愿在村小长期扎根,导致音、体、美、英等学科的教师少,50岁以上的都不会英语。像我这个59岁的,教学生就费劲,要重新学吧,却没老师教,发音也不准。上小学中年级英语,我也不敢在讲台上讲。”
“郴州市自2013年开展村小或教学点合格学校建设来,许多崭新的校园仍是原来的教师队伍,一大半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亟待提高;教师们在漂亮的教学大楼里上课,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形成了鲜明反差。”宜章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吉华说,这些老教师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中上课,其情形就像“身着华服的饿汉”。
麻田镇中心校谭昌旭校长就直言:“如果政府能把用于建校的钱拿出15%用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肯定会快一些,实际意义也会大一点。”
村小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在农村学校,年龄结构是问题,编制同样也是问题。按照湖南省的相关规定,学校按照一定的师生比配置教师编制,一些农村学校因学生数量不足而被裁员甚至裁撤。
“从整体上看,宜章县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小学如果按学生人数计算基本上是超编,但又存在结构性缺员。除了语、数,全县的音、体、美、英等科目都缺老师。”宜章县政府主任督学彭瑶军说,上世纪以前的小学老师大多数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中师培养出来的教师被称之为“万金油”,哪门课都能教,哪门课都不精,很适合包班式的村小。但按新课标要求,各学科都需专任老师,这种“万金油”式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斌告诉笔者:“如今,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又导致教师‘只出不进’。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则导致乡村人口的萎缩,许多农村学校出现了师生比失调,部分多出来的教师有编制却没有适合的岗位,有空缺的岗位却找不到适合的学科教师。全区从2001年至2008年没有补充新教师,爷爷奶奶教孙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李斌说:“国家规定村小师生比是1:21,城镇小学是1:19。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不但白天要上课,放学后还要管学生吃饭住宿以及早晚自习,农村教师工作量比城市的大很多,编制反而少,这显然不够合理。再加上农村教师素质跟不上,而编制又超员,靠自然减员空出名额进新老师,‘稀释’速度又太慢。”
“如今的村小或教学点,大多数是民师转公办的老教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相对而言自身储备知识不足,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对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能涉猎较少,致使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基本上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学生们上这些所谓的‘副课’,只能是崩崩跳跳、热热闹闹,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推进。”汝城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肖庆安说,年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小学年龄大的教师所占比例过大,中青年教师比较缺乏。汝城县农村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目前占到小学教师总数的35%。性别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015年全县招聘的142名中小学教师,男教师仅有区区的8名,今后能派往村小或教学点的男教师难寻。
村小教育根本出路在留住优秀教师
以往,我国实行“一村一小”,孩子们一日三餐在家里,放学后还可为家里干点农活——这是一种学习、锻炼、劳动有机结合的成长过程,不需要校车,也没有校车安全的问题。就近入学,是如今城市孩子读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家门口接受教育,也理应是农村孩子的一项基本权利。
如今,值得欣慰的是农村孩子上学不但免收学费,许多家境贫寒的学生还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在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农村小学的校舍也越来越漂亮。但宜章县平和乡李家塘小学校长杨香外却苦笑地对笔者说:“我校一共4名老师,3名老师过两年都要退休。虽然上级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文体器材,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闲置状态,老教师不会用,学生少也无法用,多媒体则因网络限制用不了,素质教育在村小基本处于空白。”
2015年6月,国家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明确提出要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可见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非常普遍。今后,“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好”的原则,应该成为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不二原则。然而,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教师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方法旧化等现象非常普遍,优秀人才不愿去、一般人才进不去、不合格教师退不出等问题非常突出。要建设一支真正“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教师队伍,迫切需要给予农村教师特殊的支持。
如何提升农村教育,近年来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叫停“撤点并校”等。但农村教育要“恢复元气”,首当其冲还是要抓准农村教师这个支点和关键。留住老师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头等大事。一要送培下乡,提升教师素质。针对村小老师培训难的问题,实行送培下乡到校的方式,发挥在职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二要落实政策,提高村小教师待遇。县级政府要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贫困地区还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放农村人才发放津贴精神,按学校所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政府所在地三类情况,分别给予每人7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人才津贴,让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安心从教。三要筑巢引凤,改善教师居住条件。切实解决新进教师住房紧缺问题,创造性地利用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以政府公共租赁房建设为依托,在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公共租赁房,实行统一标准,大力开展教师周转房建设,让农村教师逐渐告别“蜗居”状态,实现“安居乐业”。这样,村小教育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