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教育培训

别因“钱紧”困住乡村教育前景

2015-11-20 13:47:37   

  “国家给的4块钱补助要全部用于食材的购买,但食材运输、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应该由谁支付呢?”四川长宁县铜鼓中心校校长张永中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有两个校点、877名学生,每天营养餐加工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燃料费、运输费等费用都要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给学校财务造成巨大压力。

  张永中所在学校营养餐的额外费用只是乡村学校中学校额外开支的其中之一,寄宿生管理费、校车管理服务费、灾后重建校的养护费、乡村民办园的改建费,等等,“几乎所有费用都要从公用经费里面支出”。在一些乡村学校,办学经费90%的来源要靠公用经费的拨付,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情况还稍微好一点,要是小规模乡村学校,公用经费“都不够日常支出”。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不少乡村学校的发展前景被“钱”所困,从下面7个故事可一窥究竟。

  为了节约成本,教室里光线暗也不开灯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一所学校采访,这所学校是灾后重建的新学校,建筑大气、宽敞,环境优美,不过当记者走进一间教室时却发现,屋子里光线较暗,屋顶的灯却并没有打开。

  一问原因,校长为难地说:“学校运行成本太高,不敢开灯。”

  原来,灾后重建的新学校都按高标准配置,每间教室有9根荧光灯,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设备一应俱全,旱厕也改为水厕,食堂燃料也一改以往的煤炭为天然气……然而,这一切的代价是学校需要支付的成本大幅增加。

  这位校长算了一笔账。每年,政府部门拨付给学校的办公经费约30万元,但仅水费、电费和燃气费一项开支就超过10万元。“学校要正常运转,还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比如安排教师培训、办公消耗用品的添置,设施设备的维修加固等。”这位校长无奈地说,为了节约成本,能不开的灯就不开,能不用的电子设备就不用了。

  乡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成本该谁担?

  “现在乡村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编制和公用经费拨付上的政策是一样的,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成本比非寄宿制学校要高得多。因此,乡村学校中,经费最短缺的是寄宿制学校。”湖南中部某乡村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告诉记者。

  这位副校长一一列举了寄宿制学校的各项开支: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一般每天要多3—4节早晚自习课,以每学期20周,每节课补助辅导教师15元计算,每个班每学期就需要4000余元,12个班的学校,需要近5万元,占了公用经费的十分之一(每生每期公用经费800元)。因为学生晚上在学校寄宿,还要聘请两名生活教师(男女生各一人),每学期要1.2万元。

  “水电费增加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而污水排放和学生生活垃圾的处理更是学校非常头疼的问题。直接排放污染大,周边村民有意见,焚烧垃圾也不允许,可不焚烧又没有地方填埋,一学期下来,学校的垃圾堆得像座小山一样。这些费用加起来,一学期又是1万多元。”这位副校长说。

  而撤点并校时,很多乡村学校其实不具备寄宿条件,各种学生生活设施都比较简陋,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每学期用在设备设施添置和维护维修上的费用更不容小觑。

  这样一学期下来,公用经费的20%都用在了寄宿制管理增加的成本上,其它支出捉襟见肘就不难理解了。有些学校还有食堂工友和门卫岗位的增加(或补助增多),这也会增加寄宿制管理的成本。

  乡村灾后重建学校养护费谁出?

  在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让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乡村学生也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灾后重建,被灾区群众赞为“一步跨越30年”。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震重灾区的绵阳市某县乡村学校却出现了“有人修,无人养”的情况:冲水厕所变成旱厕,食堂天然气灶变成柴灶、煤灶,教学设施设备损坏严重,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因为年久失修,地面老化,被泥淤塞。

  一位乡村学校校长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是灾后援建的,援建方给学校提供的是最好的设备,但这些设备也给学校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学校每年可供支配的公用经费不到30万元,而学校每年仅支付电费、损坏设施更换费用就超过20万元。“因为学校不通自来水,援建方就给学校建了一套无塔变频抽水装备,这套装备一个月所耗电费就高达1万多元!”

  该校一位老师向记者反映,他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领着学生提水,保证冲厕所的用水;没有保洁人员,就需要老师和学生花很长时间来打扫卫生;现代化的食堂因为烧柴烧煤变得乌烟瘴气。

  校长无奈地说,没有维护经费,条件越好,给农村学校造成的负担也越大。更为严重的是,该用的设备不能用,学生并不能从中受益;没有维护,这些最好的设施设备又逐渐老化、损坏,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我们的运动场建成费用是600多万元,没有养护,现在严重老化了,被泥淤住了一大半,让人痛心啊!”

  “行百里者半九十”。条件再好的学校,缺乏管理和维护,也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师生反受其累。这位校长希望,相关部门对乡村灾后重建学校的养护问题引起重视,让援建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

  一所乡村学校的资金缺口有多大?

  湖南省平江县大桥中学校长阮南阳告诉记者,乡村学校的办学成本目前主要是靠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和向上级、政府争取的资金。“如我校的规模是760人,一学期公用经费大约有12万元,其它的靠校长出外争取一点。”

  目前学校的公用经费主要是维持正常教学运转和零星维修,水电费等。如学校是县课改示范学校,一学期印导学案费用就达3万元。

  但是,目前学校还存在一些资金缺口:一是维修费用和环境改造,缺口将近2万元;二是寄宿生管理费用,缺口将近1万元(260名寄宿生);三是教师培训的费用,缺口将近2万元;四是工友工资的费用,缺口将近5万元(学生搭餐在95%左右,请工4人);五是保安工资的缺口,缺口将近1.2万元。

  目前农村教育成本的分担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没有强制的要求,或者说一年应该投入多少,对其负责的范围没有规定和条文。二是对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偏少。三是教师外出学习或跟班学习机会少,原因是经费不足。四是工友工资、保安工资政府不负担,靠学校自筹解决,实在是负担重。

  对此,阮南阳希望一是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国家应出台相关规定或决议等督促地方政府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二是农村学校由于硬件建设及环境改造,或多或少都有欠账现象,学校无偿还能力,希望政府帮忙解决;三是政府应重视农村学校的用工问题及用工风险。

  教师周转房“入户费”该谁来承担?

  学校教师周转房建好了,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庆学校的老师们却只能看着建好的周转房在那空着,心里头酸酸的。

  长庆学校地处南溪的边远乡镇,但由于顶着区属的“帽子”,享受不到农村学校的优惠政策,老师们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13年,南溪区全面推进“修建学生寄宿制建设项目、教师周转房项目、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和道路通畅工程”的农村义务教育“四大工程”,考虑到长庆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通过改造旧楼的方式为学校教师添置周转房。

  然而,长庆学校的50套周转房,申请户数不足20户。

  朱琴在长庆学校从教15年,她家住在离学校20多公里外的汪家镇,每天她都会花一个小时骑摩托车到学校上课。遇到大雾天气,车速很慢,她常常要天不亮就起来赶路。“修建教师周转房可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老师可以有更多时间扑在工作上了!”

  可是8000元的“入户费”让朱琴望“房”却步。今年9月,长庆学校的教师周转房竣工,可是水、电、气入户的费用没有明确该谁来交。由于没有这部分资金,学校只能在周转房分配方案中,把缴纳“入户费”作为了申请周转房的条件之一。

  李静是资阳人,去年刚到学校工作,由于没有住房,她和其他老师一直住在学生宿舍,生活很不方便,一度想重新找工作的她,对教师周转房充满希望。“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一个月工资不到2000元,一年也存不够8000元的入户费啊!”

  “我们的老师收入都不高,把这部分费用转移到他们身上,我也于心不忍。”长庆学校校长文涛说,希望政府能给老师们一个说法,周转房配套设施的费用到底该由谁来出,或者给老师们一定入住补助。

  乡村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会计账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小太阳幼儿园是洪雅县的一所民办乡村幼儿园,园长曹俊文介绍说,幼儿园从1997年9月1日开办至今,经费一直较为紧张。

  曹俊文介绍,目前,幼儿园在园幼儿169名,每人每学期缴纳保育费1000元,每个月缴纳生活费100元,这是这所民办园全年的全部收入。

  而日常支出方面:每天购买食材600多元,每个月校车油费大概2000元,校车司机工资3600元,校车维护费至少200元,食堂工人师傅和门卫保安工资每月各1600元,8名教师每人每月1900元的工资。而在幼儿园的投资建设方面,幼儿园的玩具购置维修等每年需要1万元,手工耗材需要花费2000元,每月的水电气费一共需要2500元。算起每天的开支,曹俊文一项项记得很清楚。

  “为了买校车,我贷了两次款才筹齐所需费用。”曹俊文说,由于幼儿园办在农村,孩子们住得比较分散,离幼儿园较远,校车非常需要。去年,她花了20多万元,买了一辆37座的国标校车。去年为了扩建校舍,又花掉了10多万元。

  曹俊文说,幼儿园生源最好的时候,一年最多也就收入10来万元,去年一年的投入花掉了自己好几年的收入。

  “要比硬件条件,我这肯定拼不过公办园,只能提高幼儿园的服务质量和保教质量来吸纳生源。”曹俊文说。

  校长心声:“多希望能静下心来办学。”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保石初中是安居区的一所乡村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学校的学生人数锐减,目前在校学生只有278人,学校每年的公用经费是每名学生800元,这是学校所有开支的来源。

  校长简中阳说,这些经费只能勉强的维持学校的运行。教师培训、办公经费、学生资料印刷费、水电费以及日常的公杂费全部都要从这里来支出。简中阳从2014年开始在这所学校担任校长,接手之前,学校还有20多万元的债务,这几年通过学校节约开支和国家的一些减免政策,目前还剩7万多元需要偿还。

  “我大多数时候忙于如何去给学校争取经费,多希望能静下心来办学。”简中阳说,希望真正的管办评分离能够早日实现,能把校长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不用去担心学校的硬件投入和经费问题,能够安安心心地去思考如何做好教育。

  在生源稀少的情况下,学校得不到更多的经费,一个校长顾不上抓教学质量,光这些事务性工作就够校长头疼的了。(记者 倪秀 王强 阳锡叶 通讯员 彭猛兴)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