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0 13:25:57 来源: 南京日报
环保型循环农业什么样?记者昨走进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阜庄社区的南京首个环保型循环农业基地,一探究竟。
300亩稻田不排放污水,水草“吃污”净化后还田
走进基地,负责农业部行业专项——首个环保型循环农业项目的省农科院研究员杨林章介绍,这是该项目在南京建的首个占地500亩的试验基地。去年启动建设,已开垦水稻试验田300亩,近期再种150亩经济林果、50亩旱地农作物等。
“项目最大特点是控制农业生产的水排放,从源头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杨林章说,传统农业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是水排放,农药、化肥使用过量,随灌溉用水和雨水流入河流湖泊,渗透到地下,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水质富营养化后出现“太湖蓝藻”等环境污染事件。农业面源污染一旦污染地下水,治理更是世界难题。
“所谓‘环保型’,即基地所有农业生产用水不向环境排放,经净化后循环利用。”杨林章指着离稻田不远的一块湿地和水塘说,基地排放的水先流到那里,过第一道“净化关”,然后经泵站抽取到高处,开始逐层往下,经过5个净化塘5级净化后回到农田灌溉渠,再次利用。
每个净化塘的水质净化采用生物净化模式,栽植狐尾藻、苦草、水葫芦、伊绿藻等具净化功能的水草,吸附分解水里的污染物。
田边水渠植草养鱼虾,监测水质是否被污染
站在稻田边记者发现,环绕在稻田四周的水渠里栽植着各种净化用水草。杨林章说,这些水草是水渠里放养的鱼虾的食物,鱼虾又是螃蟹的食物,渠里的青蛙还是稻田害虫克星,鱼虾蟹病弱死亡则有老鳖来做“清道夫”。
如此,田边水渠又形成一个小循环链,而其主要作用并不为养鱼虾蟹能卖钱。杨林章说,水渠里鱼虾如能成活,说明水质达标。如果稻田农药、化肥使用过量,田边水渠里的鱼虾就无法成活。
田埂上栽桑种花,形成景观还有经济收入
“这垅田埂种的是香椿,下一垅种的是黄花菜,左边几垅种的是饲料桑。”走在已金黄一片的稻田田埂上,杨林章介绍,和光秃秃的传统田埂不同,基地的田埂种满各色植物,都是乡土品种,本地土生土长的,是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最喜欢的“家”,稻田杀虫剂用量因此大大减少。
“所有田埂植物还兼具观光和经济效益。”杨林章说,他们在选择田埂植物品种时,争取一年四季有花赏、能卖钱。如黄花菜,开花时很美,采摘后能食用。饲料桑,蛋白质含量高于大豆,叶茎浆液含稀有酮类物质,春天嫩芽可炒菜吃,嫩叶可制茶,长到50厘米高后连茎砍下,粉碎风干掺到饲料里喂鸡,蛋黄是墨绿色的,鸡和蛋经济价值都提高了。
“别小看一垅垅窄窄的田埂,这是基地环保型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杨林章说,中国耕地少,尤其像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周边,耕地稀缺,既要不污染环境,又要提高经济效益,还要产品健康安全,探索兼具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环保型循环农业模式,是国家设这个试验项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