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8 16:29:51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水稻当然要种在水田里,这是传统思维给出的答案。然而,在黑龙江农垦8511农场,没有池埂,不见水面,他们把水稻种到了山坡上,种出了“会跳舞”的大米,销售到了全国各地。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分析:“会跳舞的大米”是如何赢得市场青睐的。
孙立武:在黑龙江农垦8511农场,成熟的旱稻有着饱满的果穗,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稻穗好似“跳”起了丰收的舞蹈。当地农民说,旱作的水稻,大米更有黏性更有弹性,口感更筋道,外观更晶莹,米粒掉到饭桌上还能蹦三蹦。这种水稻,他们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会跳舞”的大米。“会跳舞”的大米卖的特别火,9月初,水稻还没收割的时候,很多订单都已纷至沓来,这些订单,来自全国22个省市,它们联手,将这些大米抢至一空。
大米会跳舞,也是大米,卖的那么火,原因是什么?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中的第一个,是创新提升了品质。水稻应该种在水田里,种在旱地里,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旱田里种水稻,水源要如何供给?插秧水稻返青后,将滴灌带平铺在地表,每条滴管带担负3行秧苗,就如同打点滴一样,不浪费一滴水,为旱稻生长提供了水源保障,旱地里就这样长出了水稻。这样长出的水稻,因为生育期无明显水层,昼夜温差明显,犹如新疆的水果一样,干物质积累非常多,松软又具有弹性。消费者最关注的,就是品质和口感,“会跳舞”的大米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第二个方面,情怀结合实物,让产品卖得更加深远。有一位诗人曾写道:“一粒米就是一粒故乡”。8511农场旱作大米,扎根寒疆黑土地,汲取着“乡愁”,蕴含着东北味道。很多老知青回到东北,都喜欢给亲属邮寄些东北米。农场人抓住了这一卖点,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通过网络直销的方法,把旱作大米推向了全国。
第三个方面,就是深挖链条,拓宽经营点。北大荒从来不缺自然美,生态好这些都是资源。在大米销售环节上,农场人抓住自身资源优势,还开展了休闲农业和“探源之旅”活动的深度营销,通过原产地观光之旅、试吃品尝等,向消费者展示旱作水稻怎么种植、怎么加工、怎么蒸用及稻米文化等,既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又扩大了市场的占有额。仅今年第三季度,来自全国20个省市近4000人,就通过“探源之旅”来到农场,体验这里农业的魅力。
水稻当然要种在水田里,这是传统思维给出的答案。将水稻种到山坡上,何以有如此的胆量?这个“胆”来自于对资源禀赋的科学认识,来自于对现代种植技术的集成运用,更来自于对传统农业生产的突破性创造。“会跳舞”的大米,因为它的独特、被赋予的文化,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这种青睐,渐渐地通过消费者的口耳相传,成了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最终会进一步助力相对应的农产品,成为一种让人期待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