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新科技新品种

“颠覆性技术”将“颠覆”什么

2016-08-16 10:30:00       作者: 新华社记者崔静、吴晶晶、余晓洁

  信息传输速度接近光速;癌症得到攻破;机器人像当今的互联网一样在人们生活中无所不在,并且拥有了感觉、思考的能力……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如果你只想到这些,那么你的“脑洞”可能还不够大。

  3D打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氢燃料电池……这些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将在中国得到加速推进,一系列“颠覆性技术”或将真正“颠覆”你我的生活。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发展“颠覆性技术”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要在信息、制造、生物、新材料、能源等领域,特别是交叉融合的方向,加快部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改变或部分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力求使我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

  “颠覆性技术”,这个在上世纪就被提出的概念终于来到了中国,并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的青睐。顾名思义,“颠覆性技术”将带来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重新配置价值体系,并引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看来,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

  ——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

  ——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

  “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白春礼说。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表示,正是鉴于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更加注重前沿性、引领性,如在重大项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超前技术。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重点开发移动互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石墨烯等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可喜的是,目前,一些颠覆性技术在中国已经得到重点开发,并即将取得阶段性进展。

  ——量子通信,一种被视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或许能使芯片后门、光缆窃听、“棱镜门”等窃听与黑客攻击事件得到轻松解决。在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8月择机发射,这既是中国首个、更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发射成功后将可以实现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信。

  ——智能机器人AlphaGo对战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获胜后,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想象更加丰富。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中国将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把它加入塑料里,静电会消失;注入锂电等材料中,电池容量猛涨;把它作为汽车机油添加剂,摩擦会降低。2015年,中国出台《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全球率先启动了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工作。这种“神奇”的材料,如今在汽车机油、电子产品包装等方面已有产品问世。

  还有可以打印在纸张上的液态金属,只要拿出手机就能随时呼叫的无人驾驶汽车,能让汽车实现“零排放”的氢燃料电池……“颠覆”之路虽然艰难崎岖,但在科学家看来,颠覆性创新其实一点都不神秘,而是基于持续不断的微创新。

  “颠覆性技术需要源头创新,而源头创新开始时是少数人的自由探索,需要经历多次探索失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说,自由探索有时会产生新的学科,在学科的交叉渗透中会产生全新动力。这种“像触电一样”的重大发现,或许正是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