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 10:31:39 来源: 新华社 作者:骆晓飞
“生产母羊一天补饲2两青干草,枯草时节不会瘦下来,羊羔的繁活率大大提高了;小羊羔断奶后喂代乳料,根据不同月龄补饲,不到1岁就可以出栏,而在以前,至少要养到2岁才能出栏……”站在标准化畜棚前,说起现代养殖技术给牧区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韩德幸头头是道。
韩德幸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默勒镇多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三年前,政府部门引导和鼓励他所在的村子推广藏羊高效养殖、牦牛半舍饲养殖等技术时,他打心里是怀疑的。如今,他已经成为这些技术的“铁杆”支持者。
“藏羊‘两年三胎’,把牦牛圈起来养,这对世世代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科技项目的支撑下,都变成了现实。”祁连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局长孔庆虎说,随着一批关键技术逐步成熟并顺利推广,青海牧区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牧区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变了。
面对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2008年以来,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开始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建立牛、羊、饲草料等草地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让畜种选育、牧草混播、分群放牧和科学补饲等良种、良料、良法等实用技术的普及率大大提高。
青海省农牧厅畜牧业处处长王会林介绍,目前青海全省已建成各级畜牧兽医推广机构424个、畜禽改良站320个;人工种草面积近800万亩,改良退化草地5600万亩,并对2亿多亩草原实施了草畜平衡。
与此同时,通过落实中央畜牧良种补贴、草畜联动等惠牧政策,已推广藏羊“两年三胎”1万余只、藏羊高效养殖近百万只,完成有机草场认证6000余万亩、认证有机牛羊近400万头(只)。
“牧繁农育、山繁川育和就地育肥齐头并举,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和草畜联动等科学理念同步推进,在现代畜牧技术支持下,青海牧区草地畜牧业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王会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