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7 11:09:07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彭科峰
邓秀新院士在柚子地里(资料图)
冬天是吃柚子的季节。日前,记者在福建平和县了解到,这里如今已经是我国柚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基地,有着“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美誉。
“很少有人想到,我们的高产柚子背后,其实有着邓秀新院士及其团队的辛勤汗水。看似小小的柚子,却隐藏着科学家大大的智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平和县宣传部部长赖武平这样说。
老柚乡的新问题
琯溪蜜柚的栽培历史有500多年,乾隆期间曾被列为朝廷贡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蜜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2014年,我们全县蜜柚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115万吨,产值近50亿元。”该县组织部部长沈顺来告诉本报记者,在目前的柚子市场,平和县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对外出口量也是全国第一。
然而,在蜜柚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当地农户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
赖武平介绍,由于长期施用单一肥料,导致出现柚子树体营养不平衡、土地酸化等问题,果实品质有所下降。同时,传统的“蜜柚+精细修剪”栽培模式与今天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此外,柚子的品种过于单一,上市采摘的时间过于集中,卖不上好价钱。
“因此,如何破解琯溪蜜柚产业的发展瓶颈,成为我们县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赖武平说。
“大”校长的“小”扶持
如何实现蜜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端智力支持是突破口。
福建省科协及基层科协组织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2012年,通过学术会议契机,他们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来到当地参观指导。
邓秀新是我国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在柑橘的种质资源挖掘、果实品质调控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看到当地数十万亩的蜜柚,邓秀新连呼“没有想到”。经过交流,他在平和县农业局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进行科技帮扶工作。
3年过去了,院士团队给当地蜜柚产业带来了什么呢?
“实事求是地说,帮助非常大。”沈顺来说,这几年,进站专家对琯溪蜜柚果园营养元素开展全面检测,采集了300多份样品进行化验,成功研究出缺镁矫治技术,目前应用面积已达3.5万亩,每亩可提高优质果率5%,使经济收入增加220元;3.5万亩可直接提高产业效益770万元。
针对单一施肥的问题,邓秀新团队研发的“奥利龙”琯溪蜜柚保花、保果和定果、壮果系列专用配方肥及有机无机复混缓释肥,被列入“县建万亩、镇建千亩、村建百亩”补贴项目,使全县果农增收2.4亿元。
同时,进站专家彭抒昂教授则致力于“落头修剪法”的研究,该方法可节约劳动力投入,使修剪效率提高3~4倍,每亩可节省修剪劳工投入400元。专家研发的现代果园机械设备,可节省劳动力投入15%以上,尤其受到种植户的欢迎。
高科技催生新品种
“院士的帮助,给我县的蜜柚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沈顺来说。
病虫害历来是蜜柚种植产业最大的威胁,尤其在这种连片种植的山区,病虫害一旦暴发,就很容易波及整个柚林。针对这一问题,邓秀新团队在小溪镇、文峰镇建立了500亩黑星病、黄斑病、黄龙病防控示范果园,深入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
同时,专家通过对蜜柚黑星病菌的检测化验,得出该病原菌与欧盟进口水果中的检疫对象不属同类的结论,欧盟依结论排除了对蜜柚黑星病的检测,这对平和蜜柚顺利出口有着积极意义。
在新品种研发方面,邓秀新团队也对当地种植户给予了大力支持。传统的柚子肉是白色的,但价格较低。琯溪近年来相继自主培育出红肉蜜柚、黄色蜜柚等新品种。在此基础上,邓秀新团队帮助培育出了市场价格更高的三红蜜柚、紫色蜜柚等新品种,一些品种还能实现早熟早上市,口感更好,让种植户们受益匪浅。
“初步统计,院士站进驻平和后,为果农增收2.4亿元,果农人均年收入比之前可以增加2800元。”赖武平说,当地也在积极为院士的工作创造便利,不但划拨了70亩实验基地,还在五寨乡建设了10亩的柚类品种精博园,用于蜜柚产前、产中、产后的科研研发及新技术试验。“未来,随着院士科研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平和蜜柚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