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4 10:09:16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 秦华玉
1995年,他的西农84G6小麦品种选育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他的西农1376小麦品种选育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他荣获“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2015年11月他获得“2015感动陕西人物”称号……
如今的他已是年逾古稀的老者,却依然躬耕麦田,潜心研究。半世纪的艰辛劳作换来的优良育种成果,不仅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百姓谋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他就是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
2010年5月,王辉(右)与团队助手在查看小麦发苗情况。王辉供图
面对记者,他朴实而诚恳,“我要对得起这些荣誉,虽然老了,只要我身体允许,我还是要坚持,把这个事情能够做下去。”
梦想在青年时代生根发芽
那个时代,大多数青年人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1964年,王辉如愿地考入西北农学院。“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后,知道了农民饿肚皮的景象,所以学农是发自内心的。”心系乡亲们的温饱,王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业科学专业。
在大学的那段时间里,王辉对学习机会格外地珍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农业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生产,除了学习理论知识,生产基层技术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1968年,大学毕业后的王辉进入军队农场锻炼,经历了艰苦的学习过程,但收获也是丰厚的。在这段实践锻炼中,王辉对栽培、育种、田间管理等生产类实践操作有了基础的学习和掌握,为以后的小麦育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热爱为原点 用丰收喜悦冲刷科研艰辛
1987年,王辉被调到育种教研组搞教学,兼职科研工作。他便在学校的二亩育种教学实验田里搞起了育种研究。一开始没有实验经费,便用自己的工资去填补。人力不够,便招呼家人来充当免费劳动力。每年9月整地、施肥、划行、分区及布置试验,10月播种,冬春两季进行田间观察记载、抗病鉴定、授粉杂交及大田管理,夏季进行收获、晾晒、室内考种选择、试验总结、试验安排……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启了王辉充满艰辛和汗水的田间育种生涯。
这一开始便是数十余载。在小麦田间,他是最朴实的老农,一滴滴汗水滴落进土壤,在四季更替里和麦田融合成一幅幅播种或躬耕或收割的辛勤劳作画面;傍晚在实验室,他是最专注的科研专家,对白天麦田间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回顾、记录和整理,每个小麦材料的农艺特性,发育快慢,等等数据都印刻在他脑海里,历历在目。
白天看,晚上总结,在脑子里形成印象,是王辉多年坚持下来的一个习惯。“育种工作如果做不到这点,光靠记到本子上,就不管事。到最后的话,记录和人是分家的。”王辉如是说。
2012年10月,王辉在秋播。王辉供图
如果说数十年如一日的田间辛苦劳作以及呕心沥血的研究是王辉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热爱小麦育种这个事业,就是一切的出发的原点。从最初为解决乡亲的温饱问题这个单纯质朴的梦想,到成功研制出众多优良小麦品种,为民众带来真正的实惠,他始终心系百姓,从没觉得自己是在做什么奉献和牺牲,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反馈无异于见到丰收的场景。“置身在西农979的广阔麦田中,看到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就像金秋里微风吹过麦浪,那份心情的舒畅愉悦可以冲刷掉一切疲惫和艰辛”,王辉说。
走出麦田实验室,为把育出的优良品种带到民众面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他又是一位最不辞辛苦的四处奔走者,陕西、河南、安徽、江苏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王辉说道:“虽然育种是比较辛苦的,但是一旦品种育成,看到对社会的贡献,内心是非常高兴的,有苦有乐,但是我觉得更多的还是甜。”在苦与甜中,一个个品种相继出世……从1991年,他的第一个小麦品种“西农84G6”诞生,到西农1376,西农2611以及通过国审的西农979等小麦品种累计11个,推广面积逾1.5亿亩,累计增收小麦超过40亿公斤,新增产值约90亿元。
2015年11月,王辉(左二)与团队人员考察小麦出苗情况。王辉供图
不忘师恩心系传承 育种梦想薪火相传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本可以功成身退,乐享悠闲。但王辉从未停歇,也从未想过停歇。他说:“育种是一个不断圆梦的过程,永无止境。我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来奉献更多更好的品种。”
他心系传承,“我从当地基地的老一辈育种人以及我的恩师赵洪璋院士那里学到了很多。所以,我也希望把自己在育种上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实践经验,传递给从事育种工作的年轻人,让他们尽快地成长,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要将老一辈的育种情怀也一并传承下去。”
对从事小麦育种的年轻人,王辉强调,小麦育种不仅要重视实验,更要重视田间实践。他说:“育种工作就像管孩子一样,不接触孩子,就无法了解孩子的脾性。小麦也一样,你只有经常去观察和记载,才能知道这个材料存在什么问题,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良。”
他还强调要多进行生产调查,了解生产上的问题。他说:“育种是个探索创新型的工作。这个创新是否真正地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只有通过生产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
“年轻人要有一个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科学研究本身既可能有失败也可能有成功。只有求真务实地去工作,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才能够认识到哪些需要努力,哪些需要去克服,慎重地对待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事情才能做实做好。”
王辉的学生孙道杰用这几句话评价老师:“仲夏万物竞繁华,归仓小麦待重阳。秋霜冬雪岁寒时,无边新绿演沧桑。春风麦浪泛扁舟,濯缨采莲蔚苍生。”如今王辉的身影依旧活跃在麦田,奋斗在小麦育种的第一线。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王辉,忍得住寂寞,担得起甘苦,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初心。心系民众之温饱,用那颗质朴如麦穗的心,厚重如大地般深沉的爱,惠及陕北民众,福泽中华儿女,更是我们每一个怀揣中国梦的青年学习的楷模。他是田间最质朴的“老科研”,也是风吹麦浪里最瑰丽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