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1 09:55:55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9月28日,赵学文在合作社的养殖小区里喂牛。
50岁的赵学文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鸽子洞村的村民,这位一度丧失劳动能力的回族汉子,现正承包经营着村里的畜牧业养殖合作社,带领全村22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路。
2012年,赵学文在修房时不慎将腿摔断,老伴也在同年做了3次大手术,家中的积蓄全部用于就医,给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当年,村委会将赵学文一家列入“低保户”,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2014年,当地政府为鸽子洞村制定了特色产业扶贫计划,家庭年收入不足6000元的赵学文一家被列为“贫困户”,接受帮扶。
2015年,鸽子洞村获得100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在全村群众的商议下,这笔款项用于建设养殖小区,其中30万元修建羊圈,70万元购买牛羊,随后成立畜牧业养殖合作社,村子以合作社经营、贫困户分红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在村民们的推荐和担保下,赵学文与另一名村民获得合作社的承包经营权。花费70万元购入的300只羊与60头牛,通过合作社半年的经营,为全村贫困户创造了5.6万元分红,赵学文一家年收入也超过5万元。2016年,赵学文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家庭年收入将超过8万元。“合作社是我们村的财产,合作社经营得越好,我们贫困户的收入也就越多。”赵学文站在草场上,看着吃草的羊群说道。
青海省贫困人口集中于青南高原牧区和东部干旱山区,那里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在新一轮的扶贫工作中,青海省制定了“特色产业脱贫”等八项扶贫模式。2016年青海省预计实现11万贫困人口脱贫、400个贫困村“摘帽”,赵学文所在的鸽子洞村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