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新农人

徐涛:“多肉”世界的90后农创客

2016-01-27 13:53:15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作者:魏希文

  【人物名片】徐涛,现任王店镇绿洋农场负责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徐涛养过羊,开过店,最后还是回到了浙北的田头。2013年,徐涛注册了王店镇绿洋农场,在三建村承包了3亩半田地,盖好大棚,开始种植和销售多肉植物。如今,徐涛已经培育2000多个品种。因为网名叫“树上倦鸟”,出身于1990年的徐涛便被朋友亲切地叫为“鸟叔”。他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事业,根扎在了自己所热爱的农村。

  1月5日清晨,天还蒙蒙亮,徐涛便来到位于三建村的农场基地,四个大棚挨个走一遍,查看着有没有异常。“昨天晚上最高温度有15度,今天早上四点左右温度最低,只有10度左右。”徐涛指着一号大棚里的温度计说。

  多肉植物怕冷,冬季尤其要控制好棚内的温度。“夜间的温度要保持在15度左右,白天的室温倒不用太担心。”为了控制夜间大棚的室温,徐涛专门购买了燃气电暖炉。

  采用电暖炉是吸取了2014年冬天的一场教训。“那年冬天天气冷,育苗的时候出现了猝倒病,成片倒,根本控制不住,秋天播下去的苗死了八成多,真是欲哭无泪。”回想起那年的损失,徐涛依然很痛心。

  通过翻阅资料自学,徐涛了解到猝倒病是因为土壤潮湿引起的,控制棚内温度和湿度是关键。“所以就引进了电暖炉,在夜间增温。”虽然前段时间持续阴雨,但是今年徐涛的大棚没有发生过猝倒病。

  说起怎么会想到专业种植多肉植物,徐涛脱口而出:“爱好”。“2011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养了,那时候还在镇上开店。”慢慢地,徐涛就有了同样种植多肉的朋友圈,时不时会去上海、杭州等城市购买新品种。

  “那个时候,多肉在上海已经很普及了,产业也很成熟,有人种、有人卖、有人销。而当时在嘉兴,专业种植销售多肉植物的很少,而且规模都不大。”徐涛介绍,多肉植物由来已久,但是真正普及种植是在网购兴起后,特别是近几年,“养肉”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正是瞄准了这一商机,徐涛与妻子两人决定创业。2013年,徐涛在三建村承包了三亩半农地,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投入20多万元,正儿八经地开始了多肉植物的专业种植。

  和普通玩家们常用的叶插和扦插种植方式不同,在徐涛的大棚中,大多数多肉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培育,而这些种子都是他从各大多肉论坛或者国外多肉网站上购买的。“之前当爱好养的时候,就有一个朋友圈,每天的话题都绕着多肉转,久而久之,也懂了里面的不少门道。”徐涛说。

  边学边实践,如今徐涛已经培育2000多种多肉植物,成本价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现在主要是配置多肉摹本,可供销的成品还不算多。”在徐涛的基地里,既有从最常见的景天科到普通玩家压根叫不上名字来的稀有品种。

  家庭农场渐入佳境,对于创业,徐涛也感慨良多。“说来这是第三次创业了。”徐涛回忆说,学校毕业之后,养了4年多时间的羊,最多的时候有400多头,“那时行情好,利润还不错,但是太脏,身上老有气味,搞得对象都不好找”。

  为了“找对象”,徐涛放弃了养羊,在镇上开了家店。“但是我坐不住啊,心在田上,一直想回去。”徐涛说,想往农村跑,不往城里挤,这是自己与同龄人最大的不同。

  2015年10月15日,徐涛在淘宝网上开了家“树上花园”的网店,开始了线上销售。“掌握技术的同时,又懂电商,这是年轻人从事农业的一大优势。”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徐涛的淘宝店销售额已有2万多元,“赶上了10月份的黄金期,但是淘宝店的人气还没上来,不过也不急,毕竟才刚刚开始”。

  对于很多人而言,能将爱好经营成事业,是令人艳羡的事情。“虽然活重了点,但是干着挺开心。等2015年播下去的苗大了以后,我想再承包5亩地,把规模扩大。”今年4月即将年满26周岁的徐涛,乐享着自己的“多肉”世界。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