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 19:51:41 作者:穆虹宇
【人物名片】马照麟,吉林珲春英安镇英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英新村现有人口361人,朝鲜族村民占98%以上,是典型的朝鲜族村。十二年来,马照麟始终坚持“朝汉民族一家亲”的宗旨,致力于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发展村集体经济,维护民族团结,一步步实现“强村梦”。2015年,他被评为吉林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还先后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珲春市评为“延边州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农村致富先进个人”、“带领致富优秀党员”。
吉林珲春英安镇英新村是个朝鲜族聚居村,村里只有一户汉族居民,就是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的马照麟家。村里与他年龄相仿的村民都出国劳务了,他却成了“留守村支书”。十几年来,他不但始终如一日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还带领村民种葡萄走上致富路,实现了“强村梦”。
三项“重点工程” 陈旧小村换新颜
刚上任时,英新村负债8000多元,没有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像样的村路,没有自来水管道,没有文化娱乐场所,甚至连村委会办公的地方都没有。起风时,黄沙漫天,整个村子荒凉萧瑟。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马照麟,他向村民保证,一定要改变现状,让大家过上舒服的日子。于是,他带领村两委成员逐户走访,了解村民实际需求。经过调研,村委会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水泥路面铺设、文化广场建设和自来水管道安装三项“重点工程”,解决村民基本生活难题。
要干工程就要有钱,可资金短缺成了“老大难”。马照麟硬着头皮四处筹款,找单位赞助,向政府申请,引企业和个人投资……一次次被婉拒,一次次又鼓足勇气,他用执着和诚恳打动了社会,三项“重点工程”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全力支持,爱心人士也纷纷捐款,工程款终于落实了。但又一“愁事儿”摆在了面前,村里青壮年多数赴韩国务工,留守的基本都是朝鲜族老人和孩子,没有劳动力、语言沟通有障碍,工程还能推进吗?“不能让村民失望,我要信守承诺。”马照麟对自己说。劳动力不足,他就带领村委会委员直接参与施工;语言不通,他就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两个月里,他整天忙于工地之间,抬水泥、搬砖头,看着“当家人”日渐消瘦,朝鲜族阿迈心疼地直劝:“歇歇吧”。马照麟却说:“村民都盼着呢,不能停下来。”
这样一干就是三年,马照麟用汗水和心血实现了对村民的承诺,三项“重点工程”提前完工。如今的英新村,放眼望去,整齐漂亮的朝鲜族小庭院,宽敞洁净的水泥硬化道路,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别具特色的文化广场,使人仿佛置身城市的某个别墅小区。“自从马书记来了,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光吃上了自来水,出行也方便了,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广场扭秧歌、唠家常,现在的生活条件跟城里人一样!”一位朝鲜族村民自豪的说着。
“三年发展规划” 带领村民白手起家
马照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改变了村民的认知,“富起来”成了大家的期盼。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实现“强村梦”成了他的心头大事。
英新村经济基础较差,又不依山傍水,致富就得白手起家。他先是带领村民种植蔬菜,由于滞销限制了发展。他又研究种植药材,由于土壤与气候制约,利润空间不大……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马照麟心急如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英新村该如何致富?带着问题,他找到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干部,和他们认真交谈,广泛听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研究,他决定实施“三年发展规划”,利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结合本村地理区域特点,谋发展、共致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马照麟从果农那里了解到葡萄种植,这种作物用地少,经济效益高,每棵平均年产量25斤,每斤葡萄价钱在1元5角,这正是适合本村发展的好项目。为确保此项目万无一失,他开展了市场调查,并反复进行论证,最终确定栽植大粒葡萄是可行的。“老百姓的血汗钱来之不易,这次咱先自己尝试一下吧!”妻子对马照麟叮嘱道。于是他自掏腰包拿了2000多元买了200颗葡萄苗,他要做第一个“吃柿子”的人。不懂技术,他便购买相关书籍,查阅资料,多次拜访农业专家,请求指点,拜师学艺,同时与种植能手联系获得技术指导。从栽苗、施肥、浇水到打蔓,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标准操作。在他精心栽培下,200颗小葡萄苗不但全部成活,而且长势良好。当年,纯收入就达3000多元。马照麟激动万分,第一时间把这生财之道在全村宣传开来。有人说他这么做太傻了,断了自己的财路,而他却坚定地说:“我自己富不是目的,带动全村的老百姓共同致富,那才是我一位村支书的最大心愿!”
为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他先后投入资金10多万元,购进2万多棵葡萄苗。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都加入到葡萄种植项目上来。三年的时间,村里建成了葡萄种植基地,全村种植面积达8公顷,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村集体的生态葡萄园每年利润可达到15万元以上。而今在英新村,每到收获季节,80多岁的老人都会亲自到葡萄园帮忙采摘,“村支书带领我们致富不辞辛苦,我们也该出点力啊!”村民感激的说。
两个民族一家亲 团结之花永绽放
作为生活在朝鲜族村里的汉族人,马照麟从小就有个愿望,那就是朝汉民族一家亲。自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后,这个愿望就更加强烈了。
他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摆在重要位置,并作为经济发展的坚固基石,“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来维护、巩固和深化民族团结。”马照麟时常对村干部和群众说,全村上下更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团结,描绘着“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
英新村长期开展“一帮一”送温暖活动,对五保户、伤残军人、困难户等弱势群体进行经常性的慰问,让他们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马照麟的帮扶对象是2名朝鲜族孤寡老人和4户贫困户,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工作多忙,他们始终被马照麟牵挂着,一有机会,他就挨户走访,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解决。每当逢年过节,他都会带着生活用品去探望,从未间断过。孤寡老人都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有个好儿子,他就是我们的村支书——马照麟!”为了将民族团结的思想深入人心,马照麟在村里搞起了特色教育活动,利用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村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还在村里举办多种活动,寓教于乐,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英新村,民族团结,环境优美,生活和谐,秩序井然,村民的幸福指数与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马照麟正在带领着村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他们的路将越走越宽广,终将实现致富强村梦。
(吉林省珲春党建云平台供稿 穆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