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基层干部

刘易辰:愿做青年致富“领头雁”

2016-05-04 11:55:37       来源: 新华社    作者:马晓成

  告别城市的喧嚣,把青春的汗水浇灌到黑土地上,在刘易辰心中,广袤无垠的黑土地和绿油油的农田,一直有他的根。

  2010年7月,刚刚结束两年支教生活,刘易辰从佳木斯大学毕业,作为“三支一扶”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成为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镇建国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学的东西在农村可不见得有用!细皮嫩肉的能种好庄稼地吗?”村民们的质疑和怀疑,一度让刘易辰十分惶恐,失落和无助压在他的心头。

  是灰溜溜地卷铺盖走人,还是做出一番事业让村民信服,刘易辰选择了后者。他从走家串户开始,深入到田间地头,从家长里短到乡村发展,从邻里纠纷到干群关系,从家庭收入到惠民政策……慢慢的,“细皮嫩肉”的大学生“村官”,变成了乡里乡亲的知心人,刘易辰用坚实的脚步,垒起了村民的信任。

  2012年,佳木斯市召开大学生“村官”会议,“支持村官创业带领农民致富增收”的会议精神,让刘易辰受到启发。

  他开始着手建设了一片蔬菜大棚,然而,当年春天的一场大风无情地卷走了棚膜,几乎也撕碎了他创业的豪情壮志。接着他又开始香瓜种植项目,可是市场受到了外来香瓜的冲击,价格持续走低,成本回收成了泡影。

  刘易辰冷静了下来,找到失败的原因:盲目上项目,先期调查少,光有一腔热情,却没有专业知识!在调查分析市场行情后,最终他选择了投入成本少、市场风险小、技术简单易学的菇娘种植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

  除了通过书本、互联网自学种植技术外,他还想方设法邀请到郊区菇娘种植大户和他一起创业。这次,他种植的2亩菇娘上市后净赚1.1万元,每亩收益达到5500元。

  创业初见成效,刘易辰又开始想着乡亲们的事了。他开始把目光放在了组织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上。2013年,他和10名种植大户共同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并吸引有创业愿望的农村青年加入。由于走优质高端商品路线,所有果蔬都是按标准种植,加上用心的包装,尽管价格比普通果蔬高出几倍,但市场销售还是供不应求。

  经过多次市场调查,刘易辰发现,有机食品价格走俏,而资源又十分匮乏。2015年,果蔬合作社与一家水稻合作社联合开发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项目。

  “去年我们合作社销售额已经超过了800万元,许多乡亲的钱包也跟着‘鼓’了!”刘易辰说。

  为发挥品牌效益带动农民致富,刘易辰又开始探索“合作社+农户+互联网”这一新模式。

  凭着良好的信誉、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体系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合作社成了架在农民、农产品和互联网市场间的桥梁,形成了“合作社围着市场转,农民围着合作社干”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如今,合作社拥有产品供应散户千余户,多个农业生态基地和采摘园区,直接带动当地千余人就业,刘易辰也因此被称为青年致富“领头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合作社走上正轨后,刘易辰开始帮助和指导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创业。

  “有些人做项目都是看人家挣钱,马上就做,就算跟风也要有创造性的模仿;不能一味等、靠、要,更不能空想……”他经常会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帮助他们思考创业思路,对项目提出建议。

  “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其他人,让创业者少走些弯路。”刘易辰说。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