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基层干部

吴树兰五年驻村扶贫:千辛万苦不言悔 酸辣苦甜都是歌

2016-01-07 11:30:42       来源: 新华社    作者:马意翀

  新华社郑州1月7日电(记者马意翀)“最亲爱的吴奶奶,自从您来到西王楼,您就是我们全村人的大树。”明澈稚嫩的童声,浸润着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小学师生们的真情。尽管当地气温已接近冰点,但教室内暖意浓浓,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兴奋。

  这段由该校师生创作诵读的诗歌的主人公,就是今年58岁的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从一位在省城工作、生活优渥的“厅官”,到环境条件都相对艰苦的“村官”,吴树兰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西王楼村位于革命老区确山县竹沟镇西北,这里群山环抱。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仅5200元。“行路难、吃水难、收入低长期困扰着该村村民的生活。”吴树兰2014年任职报到担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第二天,就开始调查研究,一村一户地走访,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

  从村委会所在地到深山里的居民点,荆棘丛生,上山下山的羊肠小道有时坡度达六七十度,来回要走六七个小时。她和村干部一起,一大早背上方便面和装满凉开水的大茶杯向山里进发,大大小小的山路,一家家村民的家门口都留下了她的“印迹”。

  “我不会写字儿。你看,吴书记2014年来了23趟,2015年来了49趟,我都划在了门上。”在大山深处的碾盘沟村,记者在69岁的村民李相庭家木质大门内侧看到,上面刻画着一道一道的杠杠,记录着吴书记过来的次数。

  “我之所以要在门上划下道道。就是要让子孙们记住,现在的富裕是谁帮咱的。”李相庭激动地说,吴书记非常关心他们贫困户,直通家门口的路是吴书记过来以后修整的。自己和孩子在吴书记的帮扶下还开办了碾盘沟天然养生园,准备发展农家乐“大干一场”。

  “村里扶贫都是项目到人、资金到人、帮扶到人,因人制定帮扶计划的精准扶贫,如今村里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位爱心人士帮扶。”吴树兰告诉记者,经过走访,她很快就对症下药为西王楼村开出了脱困药方: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

  为了推进西王楼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她多次到县进市跑省城,多方协调资金600多万元,整理路基15公里,新修道路12公里,还建设28公里旅游环线,解决了7个村民组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为了让山里的孩子吃上放心食品,她还在西王楼小学建成干净整洁的高标准学校餐厅。通过安装现代化的电教设施,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教学水准。

  当了解到西王楼村有一定的养殖业基础,为激发村民养羊的积极性,她四处筹措资金举办“西王楼村美丽羊大赛”,还带着村民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内蒙古收羊,凌晨一点多到广东的羊市卖羊。

  “这几年来,为了给村里跑项目,我不止一次地吃过闭门羹,遭过白眼;有时候村里办事儿,老百姓有困难急需借钱,我也不止一次地拿家里钱垫支。”吴树兰说。由于劳累过度、生活无规律,她查出患有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尽管如此,她还经常挂着点滴工作,带着药瓶上路。

  她笑着用一首诗总结了自己驻村扶贫的经历:“下乡驻村五年多,酸辣苦甜都是歌,千辛万苦不言悔,写好党员先锋歌。”

  “我是农村走出来的,我就是想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脱贫道路,绝不辜负群众的期盼和党组织重托。到2017年,村里剩下的148户470名贫困人口一定能全部脱贫。”

  “有很多人问我,你放着那么优厚的条件,为什么要到偏远的农村去吃口受累?我的回答是,不知苦中苦,哪得甜上甜,我享受到了驻村扶贫成效带给我的喜悦和快乐。”吴树兰说。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