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5 13:24:57
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东道主把贵宾安排在英国官方乡间别墅契克斯下榻,这是一个最高规格的礼遇--位于英国白金汉郡艾尔斯伯里镇东南方的奇尔顿山脚下的契克斯,建成于16世纪,是一幢具有都铎风格的庄园宅第。这里曾经接待过前美国总统、前苏联领导人、俄罗斯总统和德国总理等一批能够影响世界的大人物。
乡间别墅、庄园宅第,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在中国乡村,能够找到一处建于16世纪的中式建筑,隆重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国家元首吗?英国的灵魂在乡村,中国的灵魂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中国的乡愁呢?今天的《农经漫谈》,我们来听听中国乡村特约评论员张子雨联想到的是些啥。
张子雨: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认为,“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这位作者写过一本书,叫《英国人》,在对自己的国家有过深刻认识之后,他有资格这样说。帕克斯曼说:英国人坚持认为他们不属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属于相对远离自己的乡村,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
英国的贵族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对整个民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真正的英国绅士,一定是热爱乡村野趣的。如果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那么,中国的灵魂在哪里呢?
中国作家贾平凹说起家乡,总是两眼放光,欲哭无泪。他曾一再呼吁保护古村古镇和乡村的自然风貌,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他多次提案,希望在城镇化进程中兼顾保护传统村落文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地方的历史风貌惨遭破坏,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但大同小异的城镇、村庄风貌,失去了各自独有的地方特色。
如今,不仅仅是贾平凹欲哭无泪,有多少中国人永远失去了家乡而欲哭无泪。
1926年,英国城镇规划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克·艾伯克隆比爵士发表了《英国的乡村保护》一书。在这部宣言一样的书中,艾伯克隆比对城市到郊区街道两侧带状发展而出现大量建筑群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城市扩张,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使城镇和乡村之间如同连续的消费品传送带,而没有明显分界线;此外,大量轻工业工厂、郊区住宅、广告牌等也扩张到了乡间,最终,城市的发展将会侵吞整个乡村的自然与传统人文景观。
在这部书中,艾伯克隆比更呼吁成立一个相关的委员会,作为与城市无限制扩张抗争的手段与组织,这一提议受到了当时不少人的支持和肯定。于是在当年10月7日,英国乡村保护协会宣告成立,艾伯克隆比爵士也顺理成章成为这一组织的荣誉秘书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如果在英国的乡间游历,便会发现许多仍然保持着淳朴乡村景色的小镇,整个英国还保持着一派田园风光,一如百年前众多画家诗人所吟咏描画的模样。
作为最先发生工业革命,曾经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的国度,这些乡村风景,在不断扩张膨胀蚕食周边环境的都市冲击下,仍能保存得这样完整,这份功劳,至少大部分可以归于英国的乡村保护协会。而中国的乡村保护协会又在哪里?
如今,面对英伦美丽如画的乡村,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确实很多,如何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梦成为现实,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