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5 06:51:59
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一篇名为《中国鄂尔多斯:一个现代鬼城》的摄影报道引爆了关于中国鄂尔多斯模式的讨论,而如今,美国自己也遭遇了同样尴尬的情况。
北达科他州是美国的重要石油产地,房产公司原本预料水力压裂法开采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会使得大量的美国人迁移到此地。然而,房地产的“突飞猛进”却遇上了油价暴跌与持续低迷,导致一座座“鬼城”魅影闪现。
北达科他州在页岩油兴盛的顶峰,住宅数量难以满足旺盛的移民需求,该地区薪资增速以及新增就业数曾连续五年蝉联全美最高,这一点与中国的鄂尔多斯颇为相似,后者因煤炭产业爆发式发展,曾连续七年经济增速在中国排名第一,人均GDP甚至在09年超越香港。
根据纽约时报的描述:
鄂尔多斯市周边的土地之下,埋藏着中国六分之一的煤炭矿藏。200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向私营企业发放采矿权,这催生了巨额的税收收入,市政府的金库也鼓胀了起来。政府从这笔飞来横财中拿出了很大部分,用于开发一个恢宏的新区:康巴什新区。
巨额资本涌向这里,引发了一场建筑热潮,其规模令人咋舌。建筑热潮催生的一种循环并不出人意料:投机和债务、繁荣和衰退,房地产泡沫应运而生,之后泡沫又因为波动无常的煤炭市场转冷而破灭。
而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情况与鄂尔多斯何其相似。
来自彭博的描述称该地区疯狂的建造大潮始于2006年,油价的上涨使得成本较高的水压裂采油法成为现实,这一方法藉由深井向地下灌入大量水、沙及化学物质,压迫页岩采集油气。当时人们预计这一模式可以延续数十年。
祖上就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工人往往居住条件简陋,有住在棚屋的,也有住在房车里的。这使得大型油企进驻之时只能建设大量简易工棚给工人居住。贝肯地区的各个政府看好页岩油产业机会,开始加快建筑审批,并大量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假设。
建筑公司和投资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一盛宴,蜂拥而至。
以Watford小城为例,在18个月里政府签发了1824张住房建筑许可,但要知道该城市在1980~2000年的二十年间只新建了3幢房屋。
“我们建造的房子过多了,”贝肯油田周边威廉姆斯县的官员Dan Kalil表示,“我们将来会有成百上千座月租金只要200美元的房屋,这让我很担忧。”
他们没想到页岩油的兴起对市场供给形成了如此大的冲击,油价从去年以来暴跌了超过50%,北达科他州原本火热的经济被硬生生的逼停,数据显示当地一季度就有超过4000名工人失业。贝肯油田周边地区应课税的销售额一季度也同比萎缩的超过10%。
当外来务工的人员陆续离开这一地区,他们丢弃的汽车就有超过400辆,在荒野里排成长龙。
不过与中国不同的是,北达科他州的房子大多是压根就没卖出去过的,而鄂尔多斯的房子多数是有主人只是没人住。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北达科他州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早在1953年,就有成千上万石油工人来这里寻宝,但随着国际原油供给过剩,1984年生产戛然而止,工人大量离开,留下当地政府负债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