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天下

印度的嫁妆和中国的彩礼

2016-04-25 11:27:00       来源: 新华网

  每年印度有2万多已婚妇女自杀,其中不乏因嫁妆纠纷而起,已经嫁过去了,嫁妆却没有结束。如果男方不满,可以三番五次地索要嫁妆,每年有上万案件因嫁妆引起的纠纷,也有几千妇女因此而自杀!被嫁妆逼死,简直是印度的特色!在中国,女儿被称为“招商银行”,儿子被叫做“建设银行”,时常有因彩礼而让母子反目的新闻,但是还没有听说因被夫家索要嫁妆而自杀的新娘。

  养女儿赔钱!在中国的语境中,女儿赔钱主要是因为即使给女儿“投资”了,最终也要嫁人,前期的投入也没有回报。而在印度,女儿就是要真金白银地去赔,新婚夫妻的婚前财产中,女方要贡献近七成!也就是说在新组建的家庭中,女方的嫁妆占大头。一般来说,女方的嫁妆差不多需要六七年的家庭收入,这种负担与中国的彩礼完全是有得一拼的。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婚俗差异而已,中印不过是颠倒了而已。

  中国的彩礼不断飙升,与男女性别失衡有关系,适龄男性要比女性多3000万,印度也是如此!不错,印度的新娘缺口是3000万-4000万。中国新娘的“分配”遵循了市场的原则:前些年适龄的女孩比较多,找婆家是比较困难的,彩礼要得也少,光棍也就少了。最近几年,性别比失调严重,彩礼也是变着花样儿地上涨,可以用秤来称人民币,还有“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等说法,无非都是彩礼大涨而已。一个普通家庭要娶个媳妇也是十年八年的收入。这跟印度又有点儿相似,只是颠倒了而已。

  在印度娶媳妇的难度比中国要高得多,为什么嫁妆还是那么沉重呢?有些困难的地方居然出现了一家几个兄弟共享一个媳妇。印度的种姓制度加上东方社会中的男尊女卑,嫁妆的负担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水涨船高,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2003年的时候,一位22岁的少妇和年仅一岁的女儿因嫁妆纠纷被夫家活活烧死。夫家可以像债主一样三番五次地索要嫁妆,甚至可以持续好几年。更有甚者,有些人会明码标价,索要嫁妆,比如大学讲师、银行职员都有价格,医生的价格更高。的确,与中国相比,这完全是个颠倒的世界。

  印度的种姓制度并没有随着“现代化”而消失,种姓之间的界线分明,在婚嫁方面,高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种姓的女子,因为他们的后代的地位和身份由父亲来定。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代际更替还是沿着血统进行,因此,低种姓的女子可以通过更多的嫁妆嫁入高种姓(可以说是豪门),以此改变下一代的社会地位。正因如此,高种姓的女子很少会下嫁。高昂的嫁妆费用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为种姓制度买单的,嫁妆的“价格”并不真实反映印度的男女比例的问题。这种制度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即便拿出如此高昂的嫁妆,印度的新娘们还是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一般而言,已婚女性的自杀率要低得多,但是印度已婚女性的自杀率超过农民。众所周知,印度每年因还不起债务而自杀的农民不在少数,印度总理莫迪还在网上倡议保护农民兄弟姐妹。

  印度的女明星结婚之后,事业也就基本终结了,但是印度却出现了一批女性政治家,比如英迪拉·甘地,但是她并不能代表印度普通女性的社会地位。印度经济学家阿蒂玛·森就发明了一个术语,叫“失踪的妇女”,主要是描述那些本该出生却没有出生,本该活下来却夭折的女孩。“失踪的妇女”的数量可达3000万,如果这些女性没有失踪,印度的新娘缺口也就弥补上了。正因为比较畸形的种姓制度、婚俗让印度的男女比例失调,而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就是印度频频出现的恶性强奸案件。

  性别资源比较失衡,分配也比较扭曲,加上歧视女性的社会和法律观念,让印度的女性不但要忍受夫家的勒索,还受到庞大的光棍群体的压力。如森所说,性别不平衡和女性权利被剥夺是印度最严重的社会败笔。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