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2 14:25:24 来源: 新华社 作者:记者于帅帅 李晓鹏
这是2015年11月5日,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田泽勤传授当地农民种植技术。2010年11月,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马普托省博阿内地区建立。
东南部非洲国家莫桑比克的近现代史是一部血泪历史。这个国家在1975年通过多年反殖民斗争赢得独立后,随即陷入16年内战,在2001年前后又遭遇严重洪灾。人祸天灾,致使这个曾被誉为“印度洋黑珍珠”的国家举步维艰。
2013年,莫桑比克人均GDP仅为600余美元。发展成为该国最迫切的需求,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建任务艰巨,不仅仅是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重建,还包括各项产业发展、文体医疗等关系民众福祉的一系列领域建设。
中国和莫桑比克建交40年来,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发展,务实合作不断扩大,涉及农渔、能源、基建、汽车、通信和医疗等领域。这些合作项目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道路先行到交通体系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同样为莫桑比克政府和民众所认可。来自中国政府的优惠贷款为莫桑比克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注入活力和动力。
在首都马普托,多数居民都知道已经基本完工的马普托环城路和建设中的马普托大桥,而这两个项目均受益于中国政府优惠贷款,由中国公司承建。
马普托市郊居民席尔瓦·提瓦内对新华社记者说:“马普托环城路设计很好,它把马普托与周边联系起来,提高了交通效率。”
2014年开工建设的马普托-卡腾贝跨海大桥建成后,未来将以主跨680米长度成为非洲最大悬索桥之一。莫桑比克第一大报《新闻报》评论说,该项目将极大便利马普托与南非德班之间的联系,促进首都城市规划的完善和马普托港的发展。
2012年竣工的马普托国际机场航站楼、现已开工的贝拉渔码头重建项目、连接莫中部贝拉港和津巴布韦边境的6号国道改造工程,无不有力证明中国参与莫桑比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和中莫人民的情谊。
高秀双,27岁,他所在的中国公司承建楠普拉地区131道路升级项目。从2011年开工到去年完工,高秀双4年青春奉献在这一项目上。4年间,他患疟疾近20次,自称“疟疾专业户”。而在此工作的中国建设者几乎人人都有类似经历。
楠普拉地区行政长官西尔瓦诺·保利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改造项目极大提升了本区的交通物流水平,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从靠天吃饭到解困粮食安全
因农业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莫桑比克曾经每年缺口粮食近30万吨。全国2400多万人口中一半以上食不果腹。中国农业专家的到来,为莫桑比克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
2010年11月,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马普托省博阿内地区建立。截至2015年10月,中心为当地培训农业人才900人次,同时带动了中国农业企业到莫投资合作。
位于莫南部加扎省的万宝公司2011年底在当地启动2万公顷水稻种植项目。莫方农业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了万宝项目在提高当地生产力、改善当地生活水平和创造就业方面的作用。
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苏健说,中莫农业合作使当地水稻产量提升了3到4倍,为当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开辟了前景。
从天盖地庐到文体医疗逐步发展
“以天为盖地为庐”来形容莫桑比克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并不为过,在这个国民文盲近半的国家,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尤为明显。莫桑比克议会去年4月通过的政府2015-2019五年计划中,教育领域成为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离莫桑比克最北部的德尔加杜角省彭巴市中心不远处,中国政府援建的中莫友谊小学于去年3月正式完成移交。目前在校学生700余名,教室十余间,除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还建有跑道和篮球场。
“现在,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桌椅,没有孩子再坐在地上上课啦!”小学校长克里施塔贝尔·达特乌开心地告诉来访的记者:“学校的建筑质量和硬件条件是全省最好的!”
中莫两国间的医疗合作可追溯到该国独立之初。自1976年至2014年,中国先后向莫桑比克派出援外医疗队20批,累计310人次。目前,第20批中国援莫医疗队全部驻扎在马普托市中心医院。莫桑比克卫生部副部长赛义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中国医疗队在莫救死扶伤的重要意义,并盛赞中国医生“纪律性强,医术高”。他说,医疗合作是莫中合作领域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