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1 09:49:00
农业展望(Agricultural Outlook)是研判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变化,并通过释放市场信号引导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活动的重要调控手段,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农业展望在时间期限上分为短、中、长期,在展望区域上分为全球、国家(地区)、省域3个层次。
农业展望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展望大会和农业展望报告,农业展望大会一般每年召开1次,同时发布未来10年农业展望报告。农业展望报告一般以农产品为对象,包括谷物、棉花、油料、糖料、肉类、禽蛋、奶类、蔬菜、水果等,对展望期内各品种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信息进行预测。
农业展望的技术工作环节包括情景设定、基线预测、协同会商和报告发布四个方面。其中,情景设定是综合考虑展望期内与农产品供需相关的经济增长、人口增减、科技创新、政策导向、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开展研判、选择并进行经济学假设;基线预测是在情景假设的基础上,运用特定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农产品供需平衡表,预测未来10年农业基本走势;协同会商是针对基线预测结果,召集有关各方进行讨论,视情况进行再预测、再会商,直至基本达成一致意见;报告发布是指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召开农业展望大会,发布农业展望结果,展望报告在发布之前实行严格保密制度。
形成农业展望报告是一个复杂而又严谨的过程,一般要具有多年的前期工作积累,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具有强大的模型系统支撑,并经过领域专家多次会商后。农业展望报告兼有官方性与学术性,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例如,OECD-FAO建立了强大的农产品分品种展望团队,构建了以Aglink-Cosimo模型为核心的展望系统,其展望报告一般需要专门团队用1年的时间来完成,并经过多轮讨论和会商,同时征求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专家的意见,最终在年度世界农业展望大会上发布。农业展望报告中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详细列出了展望期内逐年农产品分品种的生产、消费、价格、贸易与库存数据,可以有效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农产品国际贸易。
特别是随着农产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农业展望报告向世界发声,积极争夺世界农产品贸易主动权。美国早在1923年就举办了首届农业展望大会,1997年以后更加规范,每年2月份召开,目前已召开92届。OECD与FAO在各自开展农业展望研究的基础上,从2005年起每年6月份联合召开世界农业展望大会,目前已召开10届。澳大利亚自1971年以来,已召开45届农业展望大会。墨西哥于2014年5月在墨西哥城召开了第一届农业展望大会。开展农业展望活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