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天下

毛泽东为何称自己与鲁迅心相通?

2015-04-21 07:56:00       作者:孔见 景迅

核心提示:然而,无论如何,一位政治家,能够不囿于典故的传统含义而准确判断一位文学家的用意,此种心心相印的英雄所见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即此一端,毛泽东晚年所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确系肺腑之言,是志同道合的知音和知己。

原题为:《从对“千夫”的解释谈起》

1966年7月8日,时在武汉的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句话,这句话后来公开见于报刊是1977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的《投一光辉群魔毕现》一文。

毛泽东与鲁迅心相通或说心心相印,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他对鲁迅《自嘲》一诗中“千夫”的解释。这一解释见于他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讲话发表后,不久就有人提出疑问。

1944年1月24日山东省文协给中央总学委打电报: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用鲁迅两句诗,第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解“千夫”为敌人。惟细读原诗所用千夫指典故,似即“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若然,则千夫是大众,而千夫指的家伙则是敌人。这样的解释,虽不违背毛主席讲话的精神,但千夫的解释恰恰相反,请问明毛主席电示为盼。

毛泽东于当年2月8日复电:

鲁迅虽借用“千夫指”古典的字面,但含义完全变了。

毛泽东坚持“千夫”就是指敌人的解释。

“千夫所指”一典出自《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为众怒难犯。就是说,一个人如果遭到上千人的指斥,则他即使不得病也会死去。此典在流传中,“千人”变为“千夫”。

   毛泽东的解释是否符合鲁迅的原意,我们一看1931年2月4日鲁迅致其青年挚友李秉中的信便可迎刃而解:

……上月中旬,此间捕青年数十人,其中之一,是我之学生……飞短流长之徒,因盛传我已被捕。通讯社员发电全国,小报记者盛造谰言,或载我之罪状,或叙我之住址,意在讽喻当局,加以搜捕。其实我之伏处牖下,一无所图,彼辈亦非不知。而沪上人心,往往幸灾乐祸。冀人之危,以为谈助……文人一摇笔,用力甚微,而于我之害甚大。老母饮泣,挚友惊心。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于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鲁迅写这封信,正是1931年1月17日他的青年战友柔石、殷夫等五位左翼作家被捕之后。当时上海反动媒体大造舆论,陷害鲁迅。鲁迅痛感“文人一摇笔,……于我之害甚大”。在此,“千夫”指鲁迅的敌人自是毫无疑问。也就是说,鲁迅在这里改变了这一典故的传统含义,将“千夫”看作坏人,将“千夫所指”的人看作受害者。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千夫”指敌人。

一年之后即1932年10月12日,鲁迅在《自嘲》一诗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中再一次以同样的含义“借用”了这个典故。就是说,鲁迅“横眉冷对”的是“千夫”们对他的“指”,也就是指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的围攻与迫害。而这也与鲁迅在遗嘱中所说“我的怨敌可谓多矣……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鲁迅在上述致李秉中的信和这首诗中所引“千夫”一典,正如毛泽东所说,乃是“借用”“古典的字面”,或说反其意而用之,而“含意完全变了”。

据《鲁迅全集》注释,鲁迅这封信是依据1931年2月23日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第一六三期所载编入的。另据有关资料披露,此信当时曾在数种报刊上发表,而1931年4月20日《文艺新闻》发表此函时,前有编者按,说明系因读者询问而载。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直关注鲁迅的毛泽东完全有可能看到这封信,使他在十多年之后的《讲话》中确凿无疑地解释“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退一步说,即使毛泽东没有见过鲁迅这封信,以他对鲁迅的深刻了解,作出如此确切的解释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无论如何,一位政治家,能够不囿于典故的传统含义而准确判断一位文学家的用意,此种心心相印的英雄所见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即此一端,毛泽东晚年所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确系肺腑之言,是志同道合的知音和知己。

两年以后,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写下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见《南腔北调集》)一文,沉痛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残杀的左联五位作家,其中的七律更是工整、深沉而且充满战斗性的历史名篇: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诗中“梦里依稀慈母泪”一句,即来自两年前致李秉中信中“老母饮泣”的写照。

1961年,毛泽东所写《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两首七绝之一云: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通过毛泽东这首七绝,我们清晰地看到,当此鲁迅80冥寿之际,毛泽东以此诗篇高度赞扬鲁迅的战斗精神。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面对反动派的刀光剑影,面对青年战友的流血牺牲,鲁迅以博大的胸怀、过人的胆识与铁石般坚强的革命意志,写出揭露敌人、悼念烈士的诗文。而这诗文恰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体现。

以此联想到从左联五作家的被捕而殃及鲁迅的谣言,鲁迅在辟谣信中和《自嘲》诗中对“千夫”一典的前后运用,以及在后来悼念烈士的诗文中“梦里依稀慈母泪”与前信中“老母饮泣”的呼应,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千夫”的运用与解释,直至《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七言绝句,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对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深刻的理解与高度评价。毛泽东与鲁迅此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心相印,乃是现代革命史、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据《百年潮》)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3年5月17日第07版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