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往事

六十年代抢购“的确良”:撞破商店玻璃竟致一死六伤

2016-10-11 15:25:15       来源: 凤凰网    作者:

  核心提示:“的确良”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1968年在上海市的石门二路一家名叫“红樱”的服装店里顾客们争先恐后的抢购“的确良”,结果人群将商店橱窗的玻璃撞坏,造成了一死六伤的惨剧。  

  当时人们选购布料 资料图

  凤凰卫视10月10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种进口的化纤面料突然走俏,引发了一场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这种面料就是“的确良”。“的确良”是石油的再生产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尚未建立起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的时候,上海就已经开始有了关于“的确良”的研制,并且产品主要是用于出口,以便为国家赚取更多的外汇。事实上在那时候的中国,“的确良”是典型的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次品转化而成的内销品。对于穿惯了粗布衣服的中国人来说,“的确良”款式新颖、料子光鲜,而且笔挺、耐磨,所以“的确良”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1968年在上海市的石门二路一家名叫“红樱”的服装店里顾客们争先恐后的抢购“的确良”,结果人群将商店橱窗的玻璃撞坏,造成了一死六伤的惨剧。到了七十年代初,中国人还是只能在上海买到“的确良”,1971年毛泽东乘专列南下视察,在上海稍作停留,乘务员利用短暂的停留时间一路小跑来回就是为了购买“的确良”。毛泽东知道后认为国家应该进口一些石化设备,来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

  于是1972年中国政府开始大量引进石油化工设备,这就促成了上海、辽宁、天津等地一批大型石化项目的建成,那么其中最大的石化企业就是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到1975年,金山石化已经建成了年产量达十万吨的纤维生产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穿衣难的问题。然而即便如此“的确良”还是供不应求,能拥有一件“的确良好”就是档次和派头的象征,男士送给女朋友一条“的确良”的裙子,不亚于现在送一只名贵的手表。结婚的时候新人门也必定会添置“的确良”面料的衬衣。实际上如果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备受追捧的“的确良”其实一点也不“良”,它不仅透气性差,而且不保暖。

  尽管如此,“的确良”还是震撼了几十年来中国人在着装上整齐划一的单调品味。后来随着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推行,西方与港台的时尚元素逐渐传入了大陆,喇叭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有趣的是由于喇叭裤上窄下宽,能够勾勒出臀部和腿部的曲线,所以曾经被认为是堕落和腐朽的象征,遭遇了不少反对和抵抗的声音。然而那时候的年轻人思路已经被打开了,认为穿一些“出格”的服装不一定与意识形态有必然的联系。到了八十年代,人们开始迷上了穿红裙子、牛仔装和蝙蝠衫,这些服饰成为了对抗传统文化的新兴时尚。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