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往事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会宁是条“鱼” 驮着红军过黄河

2016-10-09 09:23:31       来源:    作者:李万祥

  红色会宁留存着过去那些难忘的岁月,渴望瞻仰长征精神、缅怀革命烈士的人们应该到这里走一走。

  “桃花山哟红灿灿,红军来到会宁县。哎,叫一声红军我的亲人哟,请你歇歇脚,咱就拉拉闲。攒下的羊毛捻线线,千针万线织衣衫。北方的十月有点寒,穿上着毛衫身子就暖。会宁的百姓是靠山,哪管他云高路又远”。来到甘肃省会宁县,听不完的是这里的红色民歌,唱不尽的是红色记忆、长征精神。

  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今天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位于会宁县会师镇的一条主要街道旁。随着红色旅游的兴盛,前来瞻仰会宁会师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游客络绎不绝。

  “会宁好地名 好地名啊 红军会师 中国安宁”,在会宁会师旧址大门口,这几个字分两行刻在一面红旗上,迎风飘扬。这是一处免费开放的旅游景点,当地人把它叫做“会师园”。每天早晨,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们还在旧址内的空地跳着广场舞。

  9月末的一个早晨,当我走进会师旧址,所有的红色记忆全部被点亮:饱含历史沧桑的会师楼及会师门,文庙大成殿前的红军会师联欢,还有会师期间朱德总司令的住址——邢家台子、红军总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会师旧址中,最为耀眼的当属由邓小平题写塔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这座塔建于1986年,高28.78米,共11层,下九层三塔环抱,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伫立在纪念塔前,缅怀先烈,让人热血沸腾。

  1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三军会宁会师的又一证言。可是,纪念塔的题名为什么没有落款?据说,当年邓小平为纪念塔题写完塔名之后没有署名落款,工作人员提醒时,邓小平沉思良久后说:“我是代表当年参加长征的几十万红军将士题写的,他们大多都牺牲在长征路上了,有好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就不落款了吧!”

  此外,红军会宁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烈士纪念堂、“将帅碑林”和“会师碑林”等也都记录着过去那些难忘岁月,表达着会宁会师的非凡意义。

  回望历史,山河依旧;会宁会师,彪炳史册。

  2006年,“心连心”艺术团在会师旧址演出时,节目主持人充满感情地说:“会宁是条鱼,驮着红军过黄河。”确实,上世纪30年代的会宁,雨水充沛,物产较为丰富,尤其是红军长征过境的两年内收成较好。这段时间,6万会宁人保证了在会宁境内战斗、生活的近7万名红军将士的日常所需。据说,当年木料缺乏,会宁人的住宿主要是以土窑为主的建筑。为了解决红军西渡黄河造船材料及其他军需物资,会宁人拆掉了仅有的木房、门窗、老人的棺木板等木料支援红军造船。

  以前,会宁县城街道狭窄,道路泥泞,楼房并不多,基本上都是低矮的平房,会师纪念塔是最高建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如今,会师纪念塔已经隐入高楼之中。

  “山歌接头哟花儿开,打碗碗花开哟红军来”。任繁花似锦,会师楼下依然花开花谢走过春秋;虽不言不语,动人歌声仍把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高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