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往事

知青忆下乡生活:如厕时可露出头与喂猪的村民聊天

2016-03-21 09:11:15       来源: 人民网    作者:李章林

  

  知青 资料图

   原标题:《知青木屋》

  阔别45年,退休后,我重返当年的插队地——闽江源头:建宁县均口镇均口村。令我惊喜的是,我当知青时居住的木房还在,但已被四周的高楼包围。

  走进木房的厅堂,正中还是那张厚重的木方桌,当年我们在这张桌子上吃饭、学习,晚上点燃竹篾照明,教农民子女读书识字,学习“老三篇”。两条又厚又宽的大长凳还是摆放在两侧厢房墙边,屋顶大梁上,我们钉的四根铆钉以固定爬杆用的毛竹也在,而我当年与同伴小叶居住的房间坍塌了……物是人非,如今,这木屋已不住人,厅堂也成了房东祖辈逝者的灵堂。

  时光倒回到1969年,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我不顾父母的阻挡,偷出户口本,办理了下乡手续。3月31日,同本校(福州三中)51名同学披戴大红花,与福州第三批上山下乡知青一起,乘坐火车再转乘汽车,翻山越岭,经一天一夜的颠簸,抵达建宁县均口公社均口大队。

  抵达时,各生产队已派出农民等候我们。我们班5位同学分派到四队,农民帮我们把行李抬到一栋木房前。这是一栋一厅两排厢房的木质平房,背靠山梁,房前有口水塘,周边都是水田。从大门进去有个天井,然后是厅,厅中摆放一张木方桌,两旁厢房边各摆一条厚实的原木大长凳,两排厢房住有5户人家。分派给我们5人住的是一间长3.5米、宽1.6米,约6平方米的侧房,顶有隔层,地板已经腐烂坍塌,已整理好一床“统铺”。

  天色已黑,长途的颠簸让大家都很疲倦,房间里的灯泡只是灯丝发红而没有亮光,我们在房东家吃了派饭,早早爬上统铺,挤成一团睡下。

  第二天早起,首要事是如厕。离我们房间不到3米处,是各家猪栏和茅厕,我们见识了何为“茅厕”,即一大木桶上搁两厚板条用以踏脚,四周用茅草片围住,一面可开闭。如厕时,露出头部,可与喂猪的大叔大妈聊天,很有意思。只是村民如厕不用草纸,更不能用有字的纸,说那是对师祖不尊,用了人会变傻。大家都用竹篾刮——草片上插上竹篾,就是现在公厕里的“卫生纸”了。乡间草片、竹篾多。入乡随俗,从此我们就“刮”上了。

  我们找到队长,提出要些木板更换地板。队长是个老党员,大高个,红鼻子,人很善良。听了我们的要求,大手一挥,叫我们到牛栏拆去。牛栏里牛不多,空了几栏。我们拆了一些木板和小圆木搬回住处,虽沾有牛粪,但木料是新的。我带有一套木工工具,因我父兄都是建筑木工,教我学会了木工技术,锯、刨、凿都会一些。在同学的帮助下,我量好尺寸,又锯又刨,把烂地板换掉,把隔层顶高,把圆木劈成方条,量好尺寸,画好榫头卯眼,锯榫头,凿卯眼,刨光……很快,我们就做成了2米长1米宽的双层床架,只用榫卯木楔结合,不用铁钉,做得很结实。

  房东又腾出厅边两厢房,同伴小郭和小夏各住一间进门就是床的小厢房,我和小叶仍住侧房,他睡下铺,我睡上铺。没住几天,小叶做了一个诡异的梦,半夜里他惊叫一声“滚开吧”,吓得我直叫他,他却不醒。第二天早起问他,他说梦见一人吊在床头。不过,那时年轻,我们不信邪也不怕邪,一直住在这木屋里。在小木屋里,我们度过了几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艰难耕耘的时光。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