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昨天下午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沉痛宣告:乔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14日7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乔石生于1924年12月,原名蒋志彤。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纪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今年春节前夕,在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中,乔石仍出现在中央看望的老同志名单里。不过,对于此事的报道,央视并没有播出相应的画面,只进行了口播。
事实上,自离开国家领导人岗位后,乔石很少公开露面。最近一次受到公众广泛关注,源于2012年出版的《乔石谈民主与法制》。这本书是乔石首部公开出版的作品,全书收录了乔石同志1985年至1998年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有关民主与法制的重要讲话、报告、谈话、文章。
回顾乔石的生平,他在中联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纪委书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务上的工作和言论尤其值得关注。
任职中联部部长:备受胡耀邦欣赏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乔石在中央党校学习后分配到中联部工作。在这里,他工作了20年之久。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1983年离任时,乔石在中联部礼堂深情讲话。他说,20年来,我在中联部学到了很多东西。1982年把我选进中央书记处当候补书记,别人以为官做大了,很得意吧,其实,老实说,事先我没有思想准备。
“我想这一辈子也就在中联部干点具体的事,有空闲看看书,写写字,生活得简单点。我感到,职务越高,工作担子越重,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心里总是没有底。但我相信,在中联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中联部有勤奋工作的风气。我对中联部永远是感恩的。”乔石说。
曾任中联部研究室主任、新闻局局长的吴兴唐撰文回忆这次讲话时称,说到动情处,乔石声音哽咽,眼中噙着泪花。他性格稳重,比较内向,处事低调,平时言语不多,因而被外界认为有一层神秘感,但这次讲话使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激情。
吴兴唐在文中写道,文革后,中联部打开政党工作新局面是从南斯拉夫开始的。中共同南共联盟中断关系近20年,在正式恢复两党关系前,党内需要做一系列“转弯子”工作。1978年,乔石作为副团长随中共党的工作者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访问之后,中联部报送了《关于中南两党恢复关系问题的宣传提纲》,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由此完成了“转弯子”工作。这里头,乔石提出思路、起草报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982年9月中旬,乔石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但仍兼中联部部长。吴兴唐记得,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多数年事已高,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一般都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领导中央书记处做出,报中央政治局后,再负责贯彻实施。中央书记处成员中,候补书记乔石和郝建秀是最年轻的,胡耀邦戏称他们是拼命三郎“石秀”。
“胡耀邦很欣赏乔石,认为他有干劲、理论修养好。”吴兴唐在文章中写道。
任职中央政法委书记:理顺政法委与政法部门关系
1985年,乔石兼任中央政法委书记。此间,他扩展了政法部门的职能,还理顺了中央政法委与政法部门之间的关系,中央政法委与中纪委之间的关系。
司法部原副部长佘孟孝,在乔石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期间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据其在《法制日报》撰文回忆,当时对政法部门的主要职责,各有不同认识和看法。有的认为是“刀把子”,主要是专政机关和执法机关;有的认为是“克格勃”,主要是情报机关和强力机关;有的认为要以和为贵,属于近乎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信访和调解单位;也有的认为要以善为主,属于类似教育人、改造人的宣传和教育单位,等等。
“乔石同志从全局出发,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在强调政法部门以维护稳定为主要职责的基础上,一次又一次明确新任务,扩展政法部门的工作范围,使政法部门朝着正确方向和实际需求不断地扩展职能,在全局工作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佘孟孝撰文回忆称。
除了将政法部门的职能扩展,在佘孟孝的印象中,曾同时兼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和中纪委书记的乔石,还摆正了纪检部门与政法部门的关系。
当时,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人主张纪检部门与政法部门“联合办公”,共同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有人主张公、检、法各部门提前介入纪检部门查处的重大违纪案件,便于以后连线跟踪查处违法案件。
对于这些主张,乔石明确表示,查处违法案件,必须由国家司法部门来承担;查处违纪案件,必须由党的纪检部门来承担,各司其职,不能合在一起。
“中央政法委和省、地、市、县党委政法委,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建立的。由于当时政法各部门的力量还不够大,法治观念还不够强,有时一些重要任务还得由政法委统一组织和部署。”佘孟孝撰文回忆称,乔石同志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后,明确表示政法委不能代替和包办政法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要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任职中纪委书记:平均每年查处22名省军级官员
1987年,乔石接棒陈云,成为1978年中纪委重建后的第二任中纪委书记,自此直到1993年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87年,乔石当选为中纪委书记。据《环球人物》杂志报道,1988年初,党中央提出了“经济要繁荣,党政机关要廉洁”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纪委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信访机制,重视群众监督的力量。
其担任中纪委书记的五年多,全国纪检系统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249万件次。当年原铁道部两位副部长的大案,就是从当时的群众举报中发现的线索。
乔石担任中纪委书记的五年多,733543名受处分的党员中,省军级110人,相当于每年查处22名省军级官员。
1992年10月9日,中纪委九次全会召开,这是乔石担任中纪委书记的最后一次中纪委全会,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若干现今仍在推行的反腐倡廉举措。
报告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时提到了“纠风”,“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是当时的工作重点,并列举出了不正之风的具体情形: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弄权勒索,利用职权用公款送子女入学,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挥霍浪费……
司法部原副部长佘孟孝撰文回忆说,“他一贯主张要从源头上解决权力的监督问题,使所有掌权者,不论职务高低,都要受到各方面多渠道的监督,使权力只能依法为民服务,而不能为己谋利,这样才能使腐败现象无法成风,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
任职委员长:主持修宪 将“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1993年,乔石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一年,由乔石担任组长的中共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完成了宪法修改的任务。
据《中国人大杂志》报道,此次修宪,是在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推进改革的强音之后。分析认为,这次修宪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1993年3 月29 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正主要是在宪法序言中增加规定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改革开放”等内容;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对宪法的其他有关规定作相应修改。此外,修正案还删去了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社的表述,肯定了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据《南方周末》报道,曾在八届人大常委会与乔石同志共事五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田纪云撰文回忆称,八届全国人大的重大功绩之一,是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宪,是在乔石同志主持下进行的。
对于不少人对人大定位的诟病,乔石曾公开做出回应。在接受《中华英才》总编辑访问时,针对当时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人大工作是“二线工作”,乔石明确回答,“这是一种误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一部分是离开党委、政府等工作岗位后进入人大的,但是这不是退居'二线',而是加强人大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熟悉情况,有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和较强的议政能力。”
“乔石同志是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他工作稳重,为人厚道,光明磊落。”田纪云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来源:凤凰博报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