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 08:44:29 作者:王凯
古装历史长剧《芈月传》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了秦昭襄王母亲秦宣太后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颇有看点。秦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她执掌朝政四十余年,使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逐渐变得强盛。几十年后,宣太后的后人秦王嬴政一扫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历史上真实的“芈月”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又有什么不同呢?
《芈月传》的历史背景
《芈月传》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我们今天所说的战国指的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把战国作为一个时代的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编撰《战国策》一书以后的事了,当时仍然叫“周”。周王朝境内共有二十余诸侯国,依然以周天子为名义上的领袖,经过连年不断的战争,燕、赵、魏、韩、楚、秦、齐等七个强国逐渐凸显出来,史称“战国七雄”。七雄之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越、巴、蜀、宋、中山等“千乘之国”和郑、卫、鲁、滕、邹、费等小国,但其影响力远远比不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之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虽然诸侯割据,战火连绵,却是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历史上对此有个专门称呼叫“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也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浏览一下这方面的书籍,很有意思。
此时的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实力并不突出,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任用商鞅变法。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改革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之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这时商鞅倒霉了,一是失去了秦孝公这个强有力的靠山,二是他的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切身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集体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商鞅没有别的法子,只好逃亡。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耳熟能详,商鞅在追捕中毙命,落了个“车裂”的下场。下令处死商鞅的国王即秦惠文王,“芈月”就是他的妃子,而电视剧《芈月传》的故事也正是由此开始。
从芈八子到宣太后
首先谈谈“芈月”这个名字。
其实在历史典籍中并无“芈月”其名,这个名字是根据兵马俑上的残字“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在《史记》中芈月的正式称呼是“芈八子”,《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中这样说:“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原来秦国的后宫分为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八级,由此可见“八子”是宫中地位较低的妃嫔,这也是芈月最初的封号。
在电视剧中,芈月是楚威王最宠爱的庶出小女儿,一出生就被称为“霸星”,长大后作为嫡公主芈姝的陪嫁媵侍远嫁秦国。但这个说法目前在学界还存在着争议,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赵树国介绍,芈姝的历史原型秦惠文后并非楚国公主,而是秦国大家族的女儿,“芈姓是楚国的国姓,真实的芈月也不是楚国公主,有可能是家境落魄的宗室女。芈月的母亲曾经改嫁,她有两个弟弟,姓氏不同,一个叫芈戎,一个叫魏冉。《史记·穰侯列传》中的穰侯指的就是魏冉。”
芈八子与秦惠文王生有三个儿子,惠文王死后,王后所生的儿子秦武王继位,而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则被送到燕国做人质,兄弟两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天有不测风云,秦武王性喜欢运动,司马迁曾用六个字来形容他:“武王有力好戏。”有一次武王因举鼎折断了胫骨,不久便死去了。武王没有儿子,但有许多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相互明争暗斗,都想继承王位。后来在母亲芈八子和舅舅魏冉操作下,嬴稷顺利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儿子当了国王,母以子贵,芈八子理所当然地升格为太后,从此以后,芈八子就被称为宣太后,因秦昭襄王年幼,由母亲宣太后垂帘听政,舅舅魏冉辅政。
人们对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大都比较陌生,了解最多的大概就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了,那么这位宣太后和秦始皇又是什么关系呢?
从秦宣太后到秦始皇,共五代,世系表如下:秦宣太后(高祖母)——秦昭襄王嬴稷(曾祖父)——秦孝文王嬴柱(祖父)——秦庄襄王嬴子楚(父亲)——秦始皇嬴政。也就是说,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庄襄王的父亲是秦孝文王嬴柱,秦孝文王的父亲是秦昭襄王嬴稷,而秦昭襄王的母亲是宣太后,所以,宣太后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也就是高祖母。
私生活之谜
在电视剧中,芈月与春申君黄歇又一段美好的初恋,其实这是编剧杜撰的,历史上并无此事。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位春申君生于公元前314年,比秦宣太后小二十多岁,他们不可能是青梅竹马的恋人。
芈月与春申君的恋情虽然属于无稽之谈,但她与义渠君的关系却是确有其事。义渠是秦国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王国,领地在今甘肃一带,公元前327年,义渠投秦,正式成为秦国属地,但后来又乘中原诸国混战之机,脱离了秦国控制。宣太后摄政后,改变了对义渠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的政策,她请义渠君居于甘泉宫,并与其私通,还为这位义渠君生了两个孩子,秦国强大后,宣太后设计将义渠君处死,随即派兵灭掉了义渠,领土并入秦国。义渠亡国后,义渠族也逐渐汉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对于此事,著名历史学家马非百如此评价:“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话虽这样说,但宣太后的这段私情却成为后人诟病她的一个口实。
至于剧中宣太后老年时期的男宠魏丑夫,在史籍中也有记载,据《战国策·秦策》中说,太后病,将死,发出指令“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这位“魏子”就是魏丑夫,他听说后十分害怕,便请好朋友庸芮为自己说情。魏丑夫选人很有眼光,宣太后果然被庸芮说服,撤销了要魏丑夫陪葬的指令,电视剧中的这段情节与历史史实基本相符。
宣太后之死
宣太后当政期间,长弟魏冉为穰侯,次弟芈戎为华阳君,两个儿子为泾阳君和高陵君,秦国朝政俱为此四人把持,人称“四贵”。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从魏国来了一位名叫范雎的说客,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受到秦昭王的重用。范雎建议秦王巩固自身的权力,秦昭襄王于是将宣太后置于深宫,将“四贵”迁往关外,同时任命范雎为国相。关于此事,《东周列国志》中有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虽系小说家言,却与史家所记相符:
范睢曰:“臣前居山东时,闻齐但有孟尝君,不闻有齐王,闻秦但有太后、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不闻有秦王。夫制国之谓王,生杀予夺,他人不敢擅专。今太后恃国母之尊,擅行不顾者四十余年。穰侯独相秦国,华阳辅之。泾阳、高陵,各立门户,生杀自由。私家之富,十倍于公。大王拱手而享其空名,不亦危乎?”
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再拜谢曰:“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闻之不早。”遂于次日,收穗侯、魏冉相印,使就国。穗侯取牛车于有司,徙其家财,千有余乘,奇珍异宝,皆秦内库所未有者。明日,秦王复逐华阳、高陵、泾阳三君于关外,安置太后于深宫,不许与闻政事。遂以范睢为丞相,封以应城,号为应侯。
宣太后当时年龄已经很大了,身体也很衰弱,受此打击以后,不长时间就忧郁而死,死后葬于骊山芷阳。
在这篇小文即将收官之际,再说一句不算题外的话,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西安出土的兵马俑并非是秦始皇的陪葬,而是宣太后的葬品。此说一出,举世皆惊,许多学者列举史实考证,央视还专门做了一期节目,邀请专家点评。其实这事儿用不着费这些周折,因为宣太后时期秦国根本没有力量去修建如此庞大的兵马俑陪葬墓——那时候秦国的国力比秦始皇时期差远了,这是事实,谁也没法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