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09:27:58 来源: 京华时报
赵红英(左)在接待社区居民。京华时报记者张斌摄
赵红英正在去群众家中。京华时报记者张斌摄
赵红英似乎永远都不知疲倦。尽管已是66岁的年纪,她说话做事却总是透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利索劲儿。走路飞快,语速也飞快,但声音里透着一股沉稳的味道。1997年3月,从工厂退休后,赵红英开始在西城区椿树街道香炉营社区工作,这一干就是19年。从照顾孤寡老人、接送解教人员回家,到解决居民家庭纠纷,19年来,她无数次在深夜奔赴居民家中,凌晨时分才能回到办公室,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上万件。她说,“我要干,就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否则,我还不如回家呢。”
手机24小时开机
6月24日下午,西城区椿树街道香炉营社区,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内,66岁的赵红英正坐在办公桌前,安抚一位前来找她反映情况的社区居民。正值下午4点,她已经在办公室里待了8个多小时。
每天早上7点,赵红英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内,常常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也经常在大半夜就被居民叫去家里解决问题。解决完后通常已近清晨,她会直接回到办公室稍事休息,又接着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办公室在一栋六层居民楼内里,赵红英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就在这间租来的屋子里办公。办公室面积本就不大,堆放了各种办公用品和材料后更显拥挤。四面墙上密密麻麻挂的都是锦旗,无一例外,这些锦旗都是社区居民送给赵红英的。“赵姨的锦旗太多了,墙上都挂不下,我们只能给收起来了。”身边一名工作人员指了指一旁的桌子说。
“赵姨什么礼都不收。”赵红英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曾经有一位社区居民患了肝腹水,拖着严重肿大的肚子、坐着轮椅来到办公室,想要申请办理低保。赵红英帮他填完各种表格和申请材料后便送他回家。第二天,他又来了。“可能是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想要尽快把低保给媳妇、孩子办下来,”工作人员说,于是这位居民就买了一些水果想要给赵红英。结果赵姨不但没有要他的水果,还又自己掏了200块钱给他。居民感动不已,直说“要是没有赵大姐,我们家真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们全家感激您。”
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香炉营社区有“几多”:两劳释放人员多、贫困家庭多、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多、患精神疾病人员多。社区工作本就有不少琐碎的事情,加之这种复杂的情况,无形中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面对一件件困扰居民生活的事情,赵红英要求自己做到:不管是上班下班,不管是白天夜晚,只要居民有求,就一定回应。她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全天候为居民服务。
熟背每户家庭电话号码
“当初我就是来帮个忙,没想到这一帮,就帮到了现在。”送走居民后,赵红英喘了口气,笑着说。赵红英的母亲早在解放前就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也正是受此影响,她在退休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社区工作中。“他们那代人,连居民家中床头朝哪个方位、被褥怎么收拾比较好都一清二楚。”
近20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们对赵红英的称谓也由年轻时的英子变成了中年的赵姐,直到现在被亲切地称为赵姨儿。作为社区党组织和区委会负责人,她走遍了辖区每条街巷的院落,做到踏进每个院落的房门,结识每个房门中的居民,熟知每个家庭的情况,熟背每个家庭的电话号码。这些号码,都是赵红英死记硬背才记下来的,因为知道社区独居老人多,为了能及时接到他们的电话,赵红英特意背了很久。
家住香炉营4条28号的张少立老人,一生未婚无子女,到了晚年疾病缠身,生活中困难重重。赵红英看在眼里惦记在心上,经常跑到老人家中帮忙,休息时帮他收拾屋子,冬天帮他装烟囱,雨天帮老人遮漏房;遇到老人不舒服时,她立即打车送老人去医院。
“每次一到了日子,远远就能看到他在门口等着我。”赵红英说,自己也是在社区土生土长,很自然地就会把社区居民视作亲人,也就见不得他们受苦。每回见到赵红英,老人都会开心地说:“我闺女又来看我来了。”
后来老人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赵红英经多方联系,将老人送进了敬老院。但她仍坚持每月自掏费用,带着老人喜欢的食品去看望。2009年,老人得了肺癌,也是赵红英一直陪伴老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除了以身作则外,赵红英还发动本支部的党员与社区内特困老人结成互助对子,就近看护,就近照顾,成立了“党员一助一”邻里互助队伍,每人负责一到两户困难老人家庭。
坦然面对居民误解
家住和外西里的杨素珍老人,因住房问题,与四个儿子吵翻。大儿子向老人借钱买房后,拒绝赡养老人;三儿子住着写有老人名字的房子,却不肯让老人一起住。老人无依无靠,又没有住的地方,无奈之下,找到了赵红英。
赵红英陪了老人三天三夜,把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张单人床让出来,让老人睡,她自己则搭了两把椅子,凑合睡了三晚。这三天里,赵红英用各种办法开导老人,又耐心做她儿子们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做通了儿子的思想工作,三儿子答应接老人回家住了,老人自己却又不答应了。原来,老人是担心住进家里以后,三儿子也不会好好照顾自己,老人一心只想把三儿子一家赶出房子。赵红英又开始劝老人,说三儿子也没地方住,赶他出门也不现实。赵红英又接着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在她的协调下,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当然,并不是每次的工作都如此顺利。社区居民情况复杂,遇到情急之下不了解情况的居民,赵红英也会经历一些“惊魂时刻”。赵红英办公桌上的玻璃板有一道裂缝,至今仍然保留着。一次,因为拆迁,社区一位居民想要给自己的丈母娘开具在社区居住的证明,也想参与分房,但是他丈母娘的户口不在本地,按规定无法立刻办理手续,赵红英还需要向上级请示才能确认。
那天,赵红英正坐在办公桌前,这位居民又来到办公室,催促她给自己丈母娘开具在社区居住的证明。也许是因为等待了很久仍然没有办好,他越说越激动,说着说着竟抬手朝着办公桌砸了起来,当时玻璃板就裂开了一条缝。赵红英没有叫嚷,而是仍然冷静地向居民解释为什么不能给办。说到最后,当事人终于明白过来了,略带惭愧地询问赵红英:“这玻璃得多少钱呀?我来赔吧。”赵红英笑说不用了,拿透明胶布粘上继续用到现在。“因为平时我对他也特别照顾,所以冷静下来以后也就好了。”
“下雨天从没在家里待过”
香炉营社区由商住楼小区与拆迁平房区组成。由于各种原因,拆迁区未搬迁的居民还剩下500多户。这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雨季房屋漏雨和堵下水道的情况也比较多。每年汛期一到,赵红英都会挨个到社区居民家中查房,排查各种险情隐患,下雨天从未在家待过。
2012年7月21日,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突袭京城。拆迁区的后青厂、海柏胡同等区域积水过膝,居民房屋雨水倒灌。赵红英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先是到了后青厂东巷8号院80多岁的两位老人家中,赵红英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配合有关部门抽水。老人家中排除险情后,赵红英又迅速奔向周家大院7号空巢老人陈大妈家,协助施工人员用苫布遮住漏房。解决完这家,赵红英又来到刚做完肺部切除手术的残疾人吴继源家。在及膝深的积水里待了五六个小时,因为长时间浸泡水中造成腿部痉挛,摔倒在水中好几次,但赵红英硬是咬着牙,坚持到最后排除了辖区全部险情。
如今,赵红英仍然奔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内,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社区百姓排忧解难。